在原廠區臨街處,至今還立有一處大門牌坊,“泊頭火柴廠”幾個大字蒼勁有力
在建廠百年之際,曾享譽全國的泊頭火柴廠再次被大家關注。只是這次,是隨著資產拍賣流拍、清算破產的消息,走入人們視野中的。這座歷經百年滄桑的老廠,如今早已找不到創造了無數行業第一的霸氣,變得荒蕪不已,被羊群占領。
無疑,取火技術的革新,沖擊了曾經興旺的火柴業。但在不少人看來,行政手段過多干預、員工冗雜的現實,直接導致了它數次謀求自我救贖變革均失敗。最終,這座給無數人留下了印記的老廠,沒能迎來百年誕辰,在夕陽下暮氣沉沉地“熄火”。
1活在“過去”中
2007年退休的老職工王炳華,這段時間每天都會來到自己工作了三十年的泊頭火柴廠——在那座周圍長滿荒草的四層辦公樓前,她養了一大群雞。“都是散養的,不看著點,都快被野物吃完了。”
帶記者穿過已經銹爛的鐵門,她向記者講起了這座始建于1912年的老廠。
1977年,只有16歲的她進入泊頭火柴廠工作。“除非家長是這里的職工,否則外人很難安排進來。”因為父母都是廠里的老職工,所以從這里長大的王炳華對它更有感情。
從普通職工,一直做到成品車間的工段長,王炳華在這里工作、生活了整整三十年。踏平腳下的荒草,她帶著記者參觀了幾乎整個的火柴生產流程車間。曾經喧囂的車間里,早已空無一人,只剩下腐蝕嚴重的生產線和堆積的火柴半成品。在某個車間的墻上,貼著一張2006年的掛歷,就在那年11月,最后一批產品出廠后,這家百年老廠停產。一切似乎是戛然而止,工人們用的飯盒茶杯,考勤表格,換下的衣服,依舊放在車間外的櫥柜里,只是找不到了曾經的主人。
和眼前的衰敗相比,王炳華更愿意向記者講述它曾經的輝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曾是整個亞洲規模最大的火柴生產廠。”據介紹,在上世紀80年代末火柴廠最紅火的時候,廠里有兩三千工人,工人們每個月都能拿到200多元的工資、獎金,比當地其他行業多出了一倍還不止,“就連廠里的姑娘小伙在當地找對象都要挑來揀去。”因為那時在當地,在火柴廠上班是一件令人羨慕不已的事情。“家家戶戶糊紙盒,男女老少糊紙盒,曾是泊頭當地一景。”有泊頭火柴廠的老職工說,泊頭當地很多家庭貧困的孩子是靠家里糊紙盒養大的。
即便是在停產后的2007年,泊頭在網上評選“十大城市名片”,結果排名第一的依然是“泊頭火柴”。在距廠區兩三百米的臨街處,至今還立著泊頭火柴廠的大門牌坊,正上方“泊頭火柴廠”幾個大字蒼勁有力,背面“建功立業,千古流芳”的文字,卻令人不免感懷。
在帶領記者參觀過程中,王炳華所言最多的,就是“那時候”,那時候的機器轟鳴,那時候的車來車往,那時候待遇的滿足和心理的優越,都被她嘆息著講出。“凄涼,悲哀,惋惜。”重走完170多畝的老廠區,王炳華兀自說道。
一切都已成為歷史。幾名由泊頭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安排的保安,懶散的坐在大門處,看護空蕩蕩的廠區。除了王炳華,還有人將羊群散養在了廠區內,廢棄的庫房則被當成了羊圈,無數個王炳華,正在慢慢接納這座百年老廠逐漸消亡的現實。
2失敗的自我救贖
從風光無限,到暮氣沉沉的消亡,這座百年老廠也曾多次嘗試自我救贖。曾在泊頭火柴廠任職一把手達16年的王維龍,回憶起那些曾經,不止一次扼腕嘆息。“如果能成,火柴廠絕對不會倒下。”
1970年8月,大學畢業的王維龍離開故鄉天津,入職泊頭火柴廠,從普通技術員一步步起家。18年后,在承包責任制改革試點中,他成功當選火柴廠一把手。回憶起往事,已經67歲的王維龍神采飛揚。據他介紹,按照自己制定的“啟動市場、擴大市場、控制市場”的戰略,在上任70天后,他便組織了一次規模盛大的展銷會,打開了此前并不景氣的市場,價格也由每件(1000盒)20元提升至最高70元。
但自主經營權很快受到干預。作為當時重要的火柴生產企業,泊頭火柴被河北省視作計劃商品實施包銷,最終的包銷價格也被定為大大低于市場價的21.4元/件。據王維龍介紹,由于省政府也覺得這讓承包者王維龍吃了大虧,當時河北省經貿委、省商業廳、省輕工廳還聯合下發文件,明確提及“今后如果火柴市場再出現滯銷,泊頭火柴廠的火柴全部由省政府包銷。”不過在三年后全國火柴行業再度陷入低谷,產品再次滯銷時,該文件并未兌現。
資料顯示,1990年泊頭火柴廠實現利稅突破千萬元大關后,1991年和1995年又分別達到1044.29萬元和1188.43萬元,達到其發展的鼎盛時期。隨后,開始走下坡路,1997年利潤劇跌至33.2萬元。
為緩解頹勢,王維龍決定借用外來資金和技術融資改造這座老廠。
1997年,泊頭火柴廠與瑞典火柴集團接洽商談合資事宜。王維龍告訴記者,當時瑞典方面開出的合資條件是,出資7000萬元控股70%。“當時火柴廠生產性資產,估算也就五千多萬,這樣算下來,外資的條件非常優厚。”但接下來的事情的走向卻令人意外。“首先廠內部有人反對,拒絕合作,認為不能讓外國人控制企業。”更讓泊頭火柴無奈的,是來自行政命令的阻力。王維龍回憶說,有河北省領導批示此事:“我們國家的老民族工業不多了,不能再讓外國人控股了!”雙重阻力下,合作不了了之。
鑒于省里的不同意見,王維龍轉向兼并發展的集團化模式,但兩次收購小火柴廠后,均未有起色。次年,泊頭火柴廠進行股份制改制,企業變為全員持股,從董事長以下至普通工人按照從80萬至2000元不等的出資比例,集體買下了火柴廠,每人每月享受1%的股權分紅。
此后,這座百年老廠背著沉重的體制遺留包袱繼續前行,在2002年,首次出現經營性虧損。也認識到火柴業屬于夕陽產業的王維龍,提議進行“房地產+火柴”的發展模式。因為當時泊頭火柴廠擁有大量的土地資源,王維龍希望把房地產當作救命稻草,成為企業新經濟增長點的儲備項目。
在時任泊頭市領導的支持下,不到一年王維龍就取得了房地產開發資質、注冊成立了房地產開發公司,其中公司名稱還借用了“泊火”最早稱謂“泊鎮永華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中“永華”的字號。不過就當萬事俱備的時候,泊頭市領導班子出現人事變動,本來受到大力支持的泊火房地產計劃無疾而終。
3“被破產”的命運?
改制、收購,經歷了種種自我救贖的泊頭火柴廠,最終未能在逆境中成功“突圍”。按照泊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齊善存此前受訪時的說法,因嚴重虧損“泊頭火柴廠”在2010年4月6日,正式宣布破產。
但關于這座百年老廠破產的說法,卻另有其他版本。
在王維龍看來,泊頭火柴廠的倒下是在他離任以后。2004年,準備去滄州市工業經濟聯合會工作的王維龍,辭去了火柴廠的職務,繼任者為潘豐華。“新領導班子能力不強、不團結和錯誤估計形勢貽誤時機是火柴廠最終倒下的關鍵原因。”王維龍告訴記者,自己離任時,火柴廠不僅沒有一分錢銀行貸款,反而有著豐厚的家底,這其中包括多條國內最先進的生產線和數量可觀的成品庫存。
“2005年以后火柴市場回暖,連小火柴廠都開始由虧損轉為賺錢了,而泊頭火柴廠在2006年由滄州市交由泊頭市管理后,被要求停產,是錯誤地決定停產清算。”按王維龍的說法,企業停產后,一些廠領導或在當地小火柴廠兼職,或公開辭職后在小火柴廠任職,有的還或明或暗地支持幫助本是競爭對手小火柴廠。2010年,停產五年后的泊頭火柴廠才進入破產程序。目前,在泊頭市官方的公開信息中,關于這個百年老廠破產的信息并不多。一份滄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的材料中,“完成火柴廠改制工作”成為該局2010年的六項重點工作之一,除此之外并無更詳細說明。
此外,另有知情人士向記者描述了泊頭火柴廠“被破產”的說法。據王炳華回憶,截至2006年企業停產前,企業賬面中并無外債,并非因資不抵債走上破產程序。為求證相關細節,本報記者致電泊頭火柴廠的最后一任負責人潘豐華,對方以“宣傳部要求不接受采訪”為由,拒絕了采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王維龍與潘豐華交接期間,一塊面積五十多畝的廠區土地,被賣掉開發成了名為“星辰家園”的商品房小區。據小區住戶透露,該小區建于2005年,是泊頭市較為高檔的幾個小區。
泊頭市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張姓主任告訴記者,目前火柴廠廠區剩余的170余畝土地,目前已完成拍賣,由北京一家房地產公司中標。“這個廠地理位置太好了,周圍共有五所本地口碑不錯的中小學。”正因如此,也有部分職工猜測,交由泊頭市管理后的火柴廠,已是暮氣沉沉,難以產生經濟效益,因而被要求破產,轉而賣掉廠區地皮后進行房地產開發。
4未卜的前景
經歷停產、破產后,泊頭火柴廠最終迎來了最后的資產拍賣。值得關注的是,最后的拍賣過程卻頗具戲劇性,先后兩次流拍后,初定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