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天上午,北京保險行業協會宣布開通北京人身保險電話營銷禁撥號碼登記平臺,北京地區的消費者如果不愿意接受保險電話銷售,可以通過北京保險行業協會網站登錄禁撥平臺,登記個人號碼申請禁止撥打。
雖然有關部門三令五申,但保險電話營銷不斷騷擾消費者的事件仍經常發生。為此,北京保險行業協會在市保監局的指導下,建立起禁撥號碼登記及交互系統。禁撥號碼主要來源于三個渠道:一是消費者通過互聯網“禁撥號碼登記平臺”自行登記的手機號碼;二是保險公司定期交換的對電話營銷不滿投訴的消費者電話號碼;三是保險公司定期交換的對保險營銷員個人隨機撥打陌生電話約訪不滿投訴的消費者電話號碼。
在自愿登記的這個平臺上,消費者可以靈活選擇擬禁撥的保險公司,也可以靈活選擇禁撥的期限。自消費者登記禁撥7個工作日后,保險公司的電銷機構,不管是自設分支機構還是與之合作的保險中介代理機構,包括專業保險代理機構和銀行等兼業保險代理機構,均不能撥打銷售。但是,如果該消費者是某保險公司的電話營銷客戶且保單仍處于有效期的,該保險公司仍可以繼續撥打以提供后續的保單服務。禁撥平臺的電話營銷保險公司一旦發生三次以上騷擾投訴,將繳納罰金并對社會公示。
“完全不用擔心個人隱私被暴露。”北京保險行業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消費者在登記禁撥時,只需要輸入本人手機號碼,不需要提供姓名、身份證件號碼以及家庭住址等其他個人信息。同時,北京保險行業協會制定了相關管理制度,明確要求數據使用方要建立嚴格的權限管理和信息保密制度,并組織所有能夠接觸數據的單位和人員簽署保密協議。(記者傅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