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份鎮,是臺灣苗栗縣北部的一個鎮,苗栗重要城鎮之一,西鄰竹南鎮、南接造橋鄉、三灣鄉,東接新竹縣峨眉鄉,北接新竹市及新竹縣寶山鄉,處于 中港溪中游河谷地區。地形為平原及丘陵。氣候屬于副熱帶季風氣候。頭份鎮是臺灣苗栗縣的一個鎮,位于苗栗縣西北部,西鄰竹南鎮、南接造橋鄉、三灣鄉,東接新竹縣峨眉鄉,北接新竹市及新竹縣寶山鄉,處于中港溪中游河谷地區,是苗栗縣人口最多的鄉鎮。清乾隆十六年,廣東嘉應州鎮平縣二百余人,于現在頭份與中港間設田寮以為開辟之根據地,以后開辟頭份、二份、三份等地;開懇時,佃人以拈定懇地次序,如拈得第一號即為頭份,沿用久遠而成為地名。地形為平原及丘陵。氣候屬于副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多雨。1月均溫為攝氏15度,7月均溫為攝氏28度。
頭份的地名,完全是臺灣土地開拓過程的產物。在漢人沒有入拓之前的頭份,是道卡斯平埔族竹塹社與中港社、以及賽夏族原住民分布的地區。遠在清乾隆四年間(一七三九),福建泉州人林耳順,率領閩粵二省漢人約三十余人,由香山進中港,商得當時居住在頭份地區的平埔族原住民同意,雇用漢民進入頭份從事開墾,此為漢人拓殖頭份的開始。 清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廣東嘉應州鎮平縣約兩百人,來到頭份,以田寮為開辟之根據地,此為「田寮莊」的由來。當時墾殖地點的分配,佃人以拈鬮決定墾地的次序,如拈得第一號即為頭份,后來沿用為地名。以后墾成頭份、二份、四份、河唇、中肚、新屋下及望更寮等地。 「頭份」在開辟當初原先是田寮莊的一個小地名。它的名稱和頭份地區的開發有密切的關系。清乾隆16年(1751年)廣東鎮平人林洪、吳永忠、溫殿玉、黃日新、羅德達等人,率領家族飄洋過海到頭份開墾。當時,他們以「抓鬮」的方式決定開墾的地點。抓到第1號的即為「頭份」,后來沿用為地名。據說林姓人數最多,分得頭份、二份及望更寮;黃姓分得三份及新屋下;溫姓分得四份、五份;吳姓分得河唇;羅姓分得中肚,這些地名,大部分在現在頭份鎮、和平里和民族里一帶。
本鎮位于苗栗縣西北部,最東在珊湖里,最西在尖山里,最南在濫坑里,最北在流東里。東南與三灣、造橋2鄉相鄰,東及東北之興隆、流東、珊湖3里與新竹縣峨眉、寶山2鄉接壤,西與西北之田寮、蘆竹、后莊、山下4里與竹南鎮為界。面積為53.3209平方公里,南北長8.58公里,東西寬9.96公里,呈半圓形狀,占苗栗縣面積2.93%。 本鎮之河流,屬中港溪流域,中港溪由龍門口經過一個直角急轉后,改向西流,經獅頭山南麓至三灣,再折向北流,成一直角之轉折,經三灣鄉銅鑼圈會合峨眉溪,在本鎮珊湖里接界處,流入本鎮境內,經斗煥里、上興里、新華里、下興里、土牛里、頭份里、仁愛里、和平里、民族里、蘆竹里、廣興里,再由尖山里改向西流,由竹南鎮中港入海。中港溪全長計58公里,其上游流 路呈格子型,此種格子型流路,橫斷山脈,形成峽谷峻深、水流湍急的幼年期地形。 另一河川為中港支流南港溪,由造橋鄉、三灣鄉及本鎮三地接界處發源,于濫坑里流入本鎮,經尖下里、尖山里注入中港溪,成為本鎮與造橋鄉的自然界河。
多年來以客家族群為主的頭份鎮,近年來因當地新興發展,外來人口不斷增加當中,以往人口密集的頭份舊市區,近來也有很大的轉變,由于市區內小區過于老舊,人口數量擴大,人們居住范圍逐漸往建國路學區地帶以及后莊一帶居住,因交通位置的要沖,后莊也成為頭份近年來房市熱絡的重心地段,未來也即將計劃擴大至山下里以及東側交流道之地帶。
頭份鎮 目前轄區總共分成31里,城鎮人口數達到96066人(1998年9月截止)。 - 頭份里 - 忠孝里 - 仁愛里 - 信義里 - 和平里 - - 成功里 - 自強里 - 合興里 - 后庒里 - 東庒里 - - 蟠桃里 - 建國里 - 民族里 - 民權里 - 民生里 - - 蘆竹里 - 田寮里 - 廣興里 - 尖山里 - 尖下里 - - 濫坑里 - 上興里 - 下興里 - 山下里 - 土牛里 - - 興隆里 - 上埔里 - 新華里 - 斗煥里 - 珊瑚里 - - 流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