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至2015年,本市來滬人員將達到1150萬;2020年,數量與戶籍人員基本持平。來滬人員總量預計仍將“溫和”上揚。今天召開的市政協“來滬人員聚居區域的社會綜合管理”委員年末視察活動中,市人口綜合服務和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透露了上述消息。今后,申城將適度提升居住證“含金量”,并據此對各類居住證人員提供相應的梯度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
截至2012年6月底,本市實有人口總數2434.81萬人,其中戶籍人員1418.77萬人,來滬人員總數為982.33萬人。來滬人員總數占本市實有人口總數的40.3%,主要分布在交通便捷、就業機會多、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的近郊區。17個區(縣)中,浦東新區來滬人員最多,占全市總量的23.3%。靜安區的來滬人員最少,僅為6.09萬。在松江、閔行、嘉定、青浦、奉賢等區,來滬人員超過戶籍人口,呈現人口“倒掛”。
市人口綜合服務和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表示,從來滬人員從國家規劃、區域定位和上海自身發展等因素看,如不加以合理控制,可以預測來滬人員總量仍將“溫和”上揚。如按照5%年增長率的趨勢預測,每年新增來滬人員50萬,至2015年,本市來滬人員將達到1150萬;2020年,將達到1400萬,與本市戶籍人員基本持平。從當前來滬人員居住情況看,來滬人員以家庭戶為單位,長期居留趨勢十分明顯。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有三分之一來滬人員已可視為長期居留在滬,另有三分之一的來滬人員亦有長期居留的意愿。
會上還透露,隨著來滬人員大規模涌入,本市還將逐步提高居住證“含金量”。數據顯示:目前982.33萬來滬人員中,仍有近三成未辦理《上海市居住證》或《上海市臨時居住證》。這部分游離于居住證制度外的來滬人員,往往無穩定職業、無穩定住所。
下一步,本市將最大限度發揮居住證的憑證功能,通過居住證制度,實現在社會管理、民生服務等領域應用的全覆蓋,達到離開“證”就難以在上海生存的目標。并按照“金字塔”的形態,明晰辦理各類居住證之間的基本條件,并依據權利義務對等的原則,對持各類居住證人員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形成合力梯度,并保持政策有效銜接。(記者 馮蘭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