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迦曾經是西藏地方政權、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政教合一政權形式的始地。這里曾今出現過著名的法王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昆·貢覺杰布、昆·貢噶寧波、索南孜摩、至尊仁波且扎巴堅贊等歷史人物。是歷史上內地與西藏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是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這里有中外馳名的“薩迦寺”,它的宏偉建筑獨一無二。寺內珍藏著大量的文物古跡,特別是壁畫塑造,凝聚著藏、漢、蒙人民的智慧結晶。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勤勞善良的薩迦人民,在縣委、政府提出的“熱愛薩迦、宣傳薩迦、建設薩迦、美化薩迦”的宣傳教育動員號召下,用勤勞的雙手,正在改變著家鄉的面貌,薩迦的明天更美好。
薩迦縣位于喜馬拉雅山北部,東鄰日喀則、白朗縣,南接定結、崗巴縣,西靠定日、拉孜縣,北與謝通門隔江相望。距日喀則150公里,縣駐地位于東經88°03′,北緯28°54′,總面積8126平方公里,全縣平均海拔4400米,縣駐地海拔4316米。
薩迦縣的氣候和高原的其它地方一樣,有垂直分布的特點,海拔高的地區比較寒冷,低的地區如吉定鄉、扯休鄉、雄瑪鄉氣候和日喀則一樣,比較溫暖,自然條件比較好,是薩迦縣重點產糧基地。有肥沃的盆地、川地,水支源也豐富、交通方便。其它7個鄉除薩加鎮外,都屬半農半牧區,農作物季節經日喀則晚15-20天,季節也稍遲。
年雨量大約在150-300毫米左右,最大400毫米,最小100毫米,雨量比較集中的季節在六、七、八三個月。相對無霜期大約70-100天。年平均氣溫在5-6攝氏度,最高達27攝氏度,最低為零下20攝氏度。冬季多為西北風,干燥寒冷、風沙大、風力5級,最大9級,夏季風向多為東南和西南風,較溫暖,屬半干旱地帶。
薩迦縣共有6777戶、43806人。其中:男21867人、女21939人,分別占49.9%、50.1%,民族主要是藏族。非農業人口1446人,分別占總人口的3.2%、96.8%。人均壽命約60歲左右。
薩迦縣在西藏和平解放前,是西藏藏傳佛教薩迦(花)教派,薩迦法王封地。元朝時期(公元1253年),這里是”薩迦王朝”。元世祖尊薩迦法王八思巴為”帝師”,授權”頂國師”王印,封他為西藏王,并將西藏劃分為13萬戶,置于法王八思巴的統治之下,八思巴掌握政權后,使西藏四分五裂的狀況又重歸統一,西藏從此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薩迦同西藏其它地方一樣得到了解放,薩迦人民從此擺脫了帝國主義的羈絆和封建農奴制度的壓迫。1952年開始派工作隊,1956年9月建立“宗級辦事處”,1960年成立了中共薩迦縣委、薩迦縣人民政府。現在全縣共有9鄉2鎮(鄉級),129個村民委員會,337個自然村。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薩迦縣發展變化比較大,縣委、政府重新調整產業結構,重建經濟格局,發展有資源優勢、受瓶頸制約相對較小的產品加工業和民族手工業,放手發展第三產業,提高為一、二產業的服務功能,重點發展農牧業這個基礎,堅持“高產,優質、高效”的發展方向,繼續實行“兩個長期不變”的政策,特別是中央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后制定的“特、優、寬”政策,對口支援措施,大大的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使薩迦縣農牧業生產連續大豐收。1998年全縣農牧業產值為3758.94萬元,糧油產量為4249.69萬斤,全縣人均純收入為749元,特別是2002年全縣國民經濟總收入9919萬元,農牧民糧油總產5476萬斤,人均收入突破1182.69元。使薩迦縣的農牧業生產獲豐收,群眾的生活得到了大的改善,人民安居樂業。2002年至2003年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后,把薩迦縣作為上海市對口支援縣,第一批上海援藏投資修建了薩迦賓館、辦公大樓、寶鋼路等工程項目,使薩迦縣硬件基礎設施大為改觀,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與支持,也實現了全縣人民的熱切期盼,薩迦縣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