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亚洲 欧美 激情 小说 另类,激情综合五月,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中國招商引資信息網,招商引資信息網,招商引資網,招商投資網,招商網,招商投資集群,招商投資全球集群,招商投資全球集群總站,
黎巴嫩招商投資網
黎巴嫩國旗
黎巴嫩國家概況
來源:網群國際    瀏覽:

【黎巴嫩國名】黎巴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Lebanon)。

【黎巴嫩面積】10452平方公里。

【黎巴嫩人口】約588萬(2013年)。絕大多數為阿拉伯人。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通用法語、英語。居民54%信奉伊斯蘭教,主要是什葉派、遜尼派和德魯茲派;46%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馬龍派、希臘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和亞美尼亞東正教等。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人口約200萬,7月平均最高氣溫321月平均最低氣溫11

【黎巴嫩國家元首】總統:米歇爾·蘇萊曼(Michel Suleiman)。

【黎巴嫩重要節日】烈士節(56日)、建軍節(81日)、獨立節(1122日)。黎教派眾多,各教派重要節日均為國家法定節日。

【黎巴嫩地理與氣候】位于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北部鄰敘利亞,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瀕地中海。海岸線長220公里。沿海夏季炎熱潮濕,冬季溫暖。

【黎巴嫩簡史】公元前2000年為腓尼基的一部分。以后相繼受埃及、亞述、巴比倫、波斯和羅馬統治。716世紀初并入阿拉伯帝國。1517年被奧斯曼帝國占領。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淪為法國委任統治地。

19406月,法向納粹德國投降后,黎被德、意軸心國控制。19416月英軍在自由法國部隊協助下占領黎巴嫩。同年11月自由法國部隊宣布結束對黎的委任統治。19431122黎宣布獨立,成立黎巴嫩共和國。194612月英、法軍全部撤離黎巴嫩。19754,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因國家權力分配產生的矛盾激化,內戰爆發。198910月,伊、基兩派議員達成《塔伊夫協議》,重新分配政治權力。1990年,黎內戰結束。

【黎巴嫩政治】

1)政情

黎是議會民主共和國。議會實行一院制,現有128個議席,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議員各占一半。黎黨派林立,但力量分散,目前無一黨占絕對優勢。200711月,拉胡德總統任滿離職,議會多數派和反對派在總統選舉問題上嚴重對立,選舉被19次推遲,總統職位一直空缺。在阿盟和卡塔爾等八國外長組成的阿國調解委員會共同斡旋下,黎各派達成多哈協議,于20085月選舉黎前武裝部隊總司令米歇爾·蘇萊曼為總統,任期至20145月。20096月,未來陣線領銜的多數派在議會選舉中勝選,蘇萊曼總統授權多數派領袖薩阿德·哈里里(Saad Hariri)組閣,11月聯合政府成立。20111月,聯合政府因以真主黨為主導的“3·8”聯盟11名部長集體辭職而解散。蘇萊曼總統授命前總理納吉布·米卡提(NajibMikati)出任總理并組閣,6月新政府成立。2012年,蘇萊曼總統主持召開了四次全國對話會議,黎各主要政治和宗教派別領導人與會。會議呼吁各派通過對話實現國家穩定與團結。2013322日,因內閣未能就成立黎議會選舉監督機構和延長黎治安部隊司令任期達成一致,米卡提總理宣布辭職。46日,蘇萊曼總統授命塔馬姆·薩拉姆(Tamam Salam)出任總理。20142月,薩拉姆組建新內閣。

2)憲法

1926523頒布,后經8次修改。19909月修改時增加了前言。憲法規定黎巴嫩是一個獨立、統一和主權完整的國家,是議會民主共和國,具有阿拉伯屬性,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任何有悖各教派共處原則的權力均屬非法。總統由議會選舉產生,任期6年,不得連選連任。 19951019,議會修改憲法第49條,規定現任總統在(目前)特殊情況下延任3年,延任只準一次。修改憲法必須由總統提議后、經政府向議會提出,或10名以上議員提出動議,并獲議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

3)議會

為一院制。主要職能是制定法律、修改憲法、選舉總統、批準總理和閣員人選及審議國家財政預算和對外條約及協定。議席按教派間協商后的比例分配,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四年。19927月,黎議會通過選舉法修正案,議席增至128個,由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平分。本屆議會于20096月選舉產生,以未來陣線為首的黎議會多數派贏得全部128個議席中的71席,以真主黨為首的議會少數派獲得57席。現任議長納比·貝里(NabihBarri)于199211月當選,199610月、200010月、20056月和20096月四次連任。20135月,議會通過決議,將本屆議會任期延長17個月至201411月。

4)政府

本屆政府于2014215日組成,共24人,主要成員為:總理塔馬姆·薩拉姆(Tamam Salam),副總理兼國防部長薩米爾·穆格比勒(Samir Mokbel,外交和僑民事務部長紀伯倫·巴西勒(GebranBassil),內政和城鎮部長努哈德·馬什努克(NouhadMachnouk),財政部長阿里·哈桑·哈利勒(Ali Hassan Khalil),經濟與貿易部長阿蘭·哈基姆(Alain Hakim),司法部長艾什拉夫·里菲(Ashraf Rifi)等。

5)行政區劃

全國分8個省:貝魯特省、山區省、北方省、南方省、貝卡省、納巴蒂亞省、阿卡省、巴爾貝克--赫爾梅勒省。

6)政黨

黎主要政黨有:

未來陣線Future Movement):伊斯蘭教遜尼派政黨。由黎前總理拉菲克·哈里里創建。20052月哈遇刺后,其子薩阿德·哈里里接任未來陣線領袖。20107月,未來陣線正式組建政黨,薩阿德·哈里里當選主席,其弟艾哈邁德·哈里里當選總書記。

黎巴嫩長槍黨(The Lebanese Kataeb Party):基督教馬龍派政黨。193611月成立,創始人為皮埃爾·杰馬耶勒。20082月,阿明·杰馬耶勒(Amin Gemayel)當選長槍黨主席。

黎巴嫩力量Lebanese Forces):基督教派右翼政黨,原系長槍黨的武裝力量,由長槍黨創始人皮埃爾·杰馬耶勒次子巴希爾·杰馬耶勒1976年創建。現任領導人為執行委員會主席薩米爾·賈加(Samir Jaga)。

自由國民黨(The National Liberal Party):基督教馬龍派政黨。19589月成立,現任主席杜里·夏蒙(Dory Chamoun)。

真主黨(The Party of GodHezbullah):黎穆斯林什葉派政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間成立,與伊朗關系密切。該黨擁有民兵約5000人,集中在黎南部地區。1992218日,謝赫·阿巴斯·穆薩維總書記被炸身亡,哈桑·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當選總書記。2005年,真主黨成員首次擔任政府部長。2009年議會選舉中該黨獲得12席。11月,該黨宣布放棄建立伊朗式伊斯蘭政權,突出該黨的黎巴嫩和阿拉伯屬性,強調該黨將逐步轉變為防衛力量和建設國家的支柱。本屆政府中有兩名閣員來自真主黨。20137月,歐盟通過決議,將真主黨軍事分支列為恐怖組織。

自由國民陣線(Free Patriotic Movement):1992年由黎前軍政府總理米歇爾·奧恩(Michel Aoun)將軍組建。2005年成為議會內最大的基督教黨團。20064月正式改組為政黨。

阿邁勒運動(Amal Movement):伊斯蘭教什葉派政黨。1974年成立,前身為被剝奪者運動,為伊斯蘭教什葉派主要組織。主席納比·貝里(NabihBarri)(現議長)。

社會進步黨(The Progressive Socialist Party):19495月成立,為伊斯蘭教德魯茲派政黨。1980年該黨加入社會黨國際。主席瓦立德·瓊布拉特(WalidJoumblatt)。

黎巴嫩共產黨(The Lebanese Communist Party):1924年成立,是中東地區創建較早的共產黨之一。1948年被宣布為非法,1970年取得合法地位。總書記哈利德·哈達德(Khalid Haddad)。

【黎巴嫩重要政治人物】

米歇爾·蘇萊曼:總統。19481121日生于朱拜勒縣的阿姆希特鎮,基督教馬龍派。1967年入軍校,1970年畢業,授少尉軍銜,后歷任連長、營長、司令部參謀和軍校教官等職。曾在法國、比利時和美國受訓。獲政治和管理學學位。1990年至1991年任山區省軍區情報處長。1991年至1993年任軍隊司令部參謀部主任。1993年至1996年任步兵第11旅旅長。1996年晉升準將。1996年至1998年任步兵第6旅旅長。199812月被任命為黎軍隊司令,晉升中將。2008526日,當選黎第12任總統。精通英文和法文。已婚,有3個子女。

塔馬姆·薩拉姆:總理。1945513日生于黎貝魯特,伊斯蘭教遜尼派。1965年赴英國攻讀經濟和管理學位。1968年回國經商。70年代初投身政界,黎內戰期間積極組織旨在推動黎國內對話、調停沖突的政治活動。1978年加入黎遜尼派慈善基金會,1982-2000年任該基金會董事長。19962009年兩次作為獨立人士當選黎議會議員。20087月任文化部長。201346日被授命出任總理。20142月組建新內閣。已婚,有3個子女。

納比·貝里:議長。1938年生于塞拉利昂,伊斯蘭教什葉派、阿邁勒運動主席。畢業于黎巴嫩大學法律系,后在法國進修。1963年任黎全國大學生聯合會主席,并擔任過世界愛國學生聯合會執委會委員。后擔任黎伊斯蘭什葉派最高委員會委員,1980年當選為阿邁勒運動主席。1984430日,擔任水、電、司法、南方、重建事務國務部長。198911月,擔任水、電資源、住房、合作部長。199012月至19925月,擔任國務部長。19921021日當選為議長,199610月、200010月、20056月、20096月四次連任。有9個子女。

【黎巴嫩司法機構】法院分為初審法院、上訴法院、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和治安法院。此外還有處理婚喪、遺產繼承等問題的宗教法庭。

【黎巴嫩經濟概況】黎實行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私營經濟占主導地位。黎內戰前曾享有中、近東金融、貿易、交通和旅游中心的盛名,但16年內戰加之以色列入侵,造成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約1650億美元。1991年中東和平進程啟動后,黎預期經濟利好,大興土木,后由于地區形勢持續動蕩,其經濟復蘇計劃受挫,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九十年代后期,黎經濟形勢漸入困境,財政赤字居高不下,債務攀升。2006年長達月余的黎以沖突造成黎大量基礎設施被毀,直接經濟損失達32億美元,間接損失超過70億美元,使黎經濟發展陷入停頓,債務負擔加重,戰后重建任務艱巨。沖突結束后,黎獲得逾100億美元援助承諾。

【黎巴嫩國家投資促進關鍵詞】 黎巴嫩國家概況,黎巴嫩商會協會,黎巴嫩會議展覽,黎巴嫩招商網,黎巴嫩招商網群,黎巴嫩招商加盟網,黎巴嫩招商信息網,黎巴嫩招商引資網,黎巴嫩招商投資網,黎巴嫩投資信息網,黎巴嫩投資項目網,黎巴嫩招商項目網,黎巴嫩園區招商網,黎巴嫩開發區招商網,黎巴嫩旅游招商網黎巴嫩農業招商網黎巴嫩土地招商網黎巴嫩房產招商網黎巴嫩招商引資信息網,招商網群招商網中國招商網中國招商引資網中國招商引資信息網

2008年底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由于黎國內金融體系與國際經濟聯系較弱,且黎中央銀行靈活運用外匯和黃金儲備應對得當,黎平穩渡過危機,經濟逆勢增長。2013年主要經濟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GDP):434.9億美元

人均GDP7396美元

經濟增長率:1.5

貨幣名稱:黎巴嫩鎊

匯率: 1美元=1507黎鎊

進口總額:209.7億美元

出口總額:58億美元

外債:267.4億美元

外匯和黃金儲備:519.5億美元

通貨膨脹率:5%

【黎巴嫩資源】礦產資源少,且開采不多。礦藏主要有鐵、鉛、銅、褐煤和瀝青等。

【黎巴嫩工業】黎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以加工業為主。主要行業有非金屬制造、金屬制造、家具、服裝、木材加工、紡織等。從業人數約20萬,占黎勞動力的7%,是僅次于商業和非金融服務業的第三大產業。

【黎巴嫩農業】農業欠發達。全國可耕地面積24.8萬公頃,其中灌溉面積10.4萬公頃。牧場36萬公頃,林地面積79萬公頃。貝卡谷地為黎主要農業區,可耕地面積占黎全國的52%。農產品以水果和蔬菜為主。黎糧食生產落后,主要靠進口,作物有大麥、小麥、玉米、馬鈴薯等。經濟作物有煙草、甜菜、橄欖等。近年來,黎葡萄種植業發展很快,年產葡萄酒600萬~700萬瓶,出口額約1200萬美元。

【黎巴嫩旅游業】黎原為中東旅游勝地。內戰前,每年入境旅客達200萬人次,旅游收入占國民收入的20%以上。內戰期間,旅游業一蹶不振。戰后黎政府曾將振興旅游業作為重建計劃重要組成部分,但近年黎以沖突及安全形勢不穩再次影響了黎旅游業的振興。黎現有各類星級飯店398家。主要旅游點有腓尼基時代興建的畢卜魯斯城、古羅馬時代興建的巴爾貝克城和十字軍時代興建的賽達城堡。此外,北部的雪山有很多滑雪場,吸引了大量游客。

【黎巴嫩交通運輸】

水運:主要港口有貝魯特港、的黎波里港、賽達港,其中貝魯特港現有集裝箱及集散貨碼頭14個,承擔著黎八成以上的進出口貨物運輸量。

空運:貝魯特國際機場是著名航空港。1990年黎政府投資4億美元改造貝魯特機場,將其吞吐量由每年200萬人次提高到600萬人次。20055月更名為拉菲克·哈里里國際機場

公路:貫穿全境,全長約7300公里,其中高速或快速公路約530公里。公路在內戰、黎以沖突期間均遭嚴重破壞,修復工作進展緩慢。黎車輛總數約為160萬輛,平均每2.5人擁有一輛汽車,人均擁有量居世界前列。

鐵路:全長402公里,全部為國有,除貝魯特謝卡(Chekka)段外,其余因戰亂破壞而被廢棄。

【黎巴嫩財政金融】貝魯特曾是中東金融中心,外匯和黃金可自由買賣。全國有72家銀行,其中商業銀行65家。黎銀行多為私人所有,其中較大的有奧狄銀行、黎巴嫩法國銀行、畢卜魯斯銀行等。2013年,黎外匯和黃金儲備達519.5億美元。

【黎巴嫩對外貿易】外貿在黎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實行對外開放與保護民族經濟相協調的外貿政策。出口商品主要有蔬菜、水果、金屬制品、紡織品、化工產品、玻璃制品和水泥等。主要貿易對象是美國、中國、法國、意大利、德國等。

【黎巴嫩醫療衛生】黎共有醫院161所,床位約13516張,注冊醫生約5000人,醫護人員共約2萬人。

【黎巴嫩軍事】政府軍總兵力約5.6萬人,其中陸軍約5.4萬人、空軍約800人、海軍約1100人,主要由法國和美國負責提供武器和訓練。另有內部治安軍約1.7萬人。總統為軍隊最高統帥。實行義務兵役制與志愿兵役制相結合的兵役體制。義務制服役期限為18個月,志愿制至少簽3年合同。

真主黨亦擁有民兵武裝約5000人。

19783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聯合國向黎派駐多國維和部隊,并執行任務至今,以監督以色列從黎巴嫩境內撤軍,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并協助黎政府有效管轄以色列撤出的南部地區。

【黎巴嫩文化教育】黎全國有中小學2704所,在校學生76萬余名,教師6萬余名。各類高等院校共計41所,其中綜合大學4所。黎巴嫩大學是唯一國立綜合大學,1953年創建。貝魯特阿拉伯大學創辦于1960年。貝魯特美國大學由美國教會創建于1866年,用英語授課。圣·約瑟大學1881年建立,用法語授課,設有孔子學院。

【黎巴嫩新聞出版】

黎以中東新聞中心著稱。全國各類報刊有600余家。主要日報有《白天報》、《使節報》、《旗幟報》、《家園報》、《安瓦爾報》。主要刊物有《事件周刊》、《阿拉伯周刊》、《狩獵者》、《雜志周刊》、《黎巴嫩評論》、《星期一早晨》等。

通訊社:黎巴嫩國家通訊社是唯一官方通訊社,成立于1962年,屬新聞部領導。每日發阿、英、法3種文字的新聞稿,只報道官方的黎國內消息。中央通訊社為私人通訊社,創立于19829月。每日用阿文報道黎國內政治、經濟、商業等方面消息。中東報道是私人通訊社,1977年創辦。除周末外,每日發黎國內、外消息英文通訊稿。周末有綜述和新聞分析內容的專刊。在開羅和華盛頓設有分社。

廣播電臺:黎全國現有140多家廣播電臺,其中大部分是私營娛樂性電臺。其中,黎巴嫩廣播電臺為國家廣播電臺,屬新聞部領導。其前身是東方電臺,始建于1938年。內戰爆發后,由于經濟困難,該臺被迫停止對外廣播。祖國之聲電臺為黎伊斯蘭教遜尼派慈善基金會于1984年創辦。除英語新聞節目外,主要用阿語廣播。人民之聲電臺為黎巴嫩共產黨于1987年創辦,在開羅、巴黎、倫敦和莫斯科派有常駐記者。

電視臺:黎巴嫩國家電視臺,成立于1978年。屬黎巴嫩電視公司所有,政府占一半資本,公司董事長和董事會成員均由政府任命。未來電視臺,創辦于1992年,由已故前總理哈里里創建,是黎目前第二大電視臺。黎巴嫩廣播公司電視臺(LBC)成立于1985年,系私營電視臺。燈塔電視臺,由黎真主黨開辦,創辦于1991年。

【黎巴嫩對外關系】黎奉行中立不結盟政策,主張建立公正、合理、平等、均衡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對外強調其阿拉伯國家屬性,調整與敘利亞關系,積極發展同埃及、沙特等阿拉伯大國的關系,重視同美國和法國等西方國家的關系。

同美國的關系:黎、美于1943年建交。黎巴嫩重視發展同美國的關系,爭取美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支持和援助。美支持黎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支持《塔伊夫協議》;敦促敘利亞軍隊撤出黎境內;要求黎政府解除真主黨武裝。1997年美解除了長達12年之久的對美公民赴黎禁令。美在“9·11”事件后宣布黎真主黨為恐怖組織,并向黎政府提出了凍結該組織武裝、資金,雙方進行情報合作等一系列要求。黎政府則堅持認為應將民族抵抗運動與恐怖主義區別對待。20052月黎前總理哈里里遇害后,美國加大對黎問題的干預力度。4月、10月、12月,美聯合法、英推動安理會通過有關哈里里遇害國際調查的159516361644號決議。

20111月,哈里里總理訪美。5月,美助理國務卿費爾特曼訪黎。20125月,美常務副國務卿費爾特曼、特使胡夫先后訪黎。7月,美常務副國務卿伯恩斯訪黎。20131月,美宣布向黎提供2900萬美元用于救助在黎的敘利亞難民。5月,美總統奧巴馬與蘇萊曼總統通電話,對黎真主黨參與敘利亞武裝沖突表達關切。7月,美常務副國務卿伯恩斯訪黎。9月,黎總統蘇萊曼同美國務卿克里通電話,并赴紐約出席聯大會議。其間,蘇萊曼會見了美總統奧巴馬。

同法國的關系:黎在1943年獨立前曾是法國委任統治地,兩國有傳統的關系。法為謀求在黎的經濟和政治優勢,大力投入黎重建市場。法支持哈里里政府主導的經濟重建與改革計劃,2002年法在第二次國際援黎會議上承諾向黎提供5億美元援助。20052月,黎前總理哈里里遇害,希拉克總統夫婦親自赴黎參加葬禮,法主張對事件進行國際調查,并支持黎舉行議會大選,改組政府。4月、10月、12月,法與美、英共同推動安理會通過有關哈里里遇害國際調查的159516361644號決議。2006年黎以沖突期間,法推動安理會通過要求黎以停火的1701號決議。沖突后,法派兵2000人參加聯黎部隊。

20111月,哈里里總理訪法。20122月,米卡提總理訪法。7月,蘇萊曼總統訪法。8月,法外長法比尤斯訪黎。11月,法總統奧朗德訪黎,米卡提總理訪法。20134月,法總統奧朗德同蘇萊曼總統就黎周邊局勢、在黎的敘利亞難民等問題等通電話。同月,看守政府總理米卡提訪法。9月,黎總統蘇萊曼訪法。11月,看守政府總理米卡提訪法。

同敘利亞的關系:黎、敘在法國委任統治時期曾是同一個政治實體。黎獨立后,敘未予承認,黎敘仍保持特殊關系19765月之后,敘軍(最初約2.8萬人)一直以阿拉伯威懾部隊的名義駐扎在黎。19915月,黎敘簽署兄弟關系合作與協調條約安全與防務條約,確定兩國將進行最高級和最全面的協調。19961月,黎敘簽訂經濟一體化、取消雙重稅、推進和保證投資、建立聯合邊界哨所和社會領域合作五項協定。同時,雙方決定在與以色列談判中密切配合,決不單獨與以媾和。200492日,美、法等國推動安理會通過1559號決議,要求敘駐黎部隊全部撤離。20052月黎前總理哈里里遇害后,美等西方國家和黎反敘派指責敘應對此負責。敘于4月宣布撤回其駐黎全部軍隊、安全人員和軍事裝備。20065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680號決議,鼓勵敘黎兩國劃定邊界、建立正式外交關系并相互派駐外交代表。2008712日和813日,蘇萊曼總統和敘總統巴沙爾在巴黎和大馬士革兩次會晤,雙方宣布決定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1015日,敘黎外長簽署建交公報,兩國正式建交。

2011年敘局勢動蕩以來,黎國內親敘和反敘派別多次發生武裝沖突并造****員傷亡,黎境內曾遭到來自敘境內的炮彈和火箭彈襲擊。黎政府主張維護敘的主權、獨立和統一,反對外部干涉,安理會應謹慎行事,國際社會應為推進敘國內政治進程創造條件。黎政府對敘問題持不卷入政策,對阿盟涉敘決議有關對敘實施制裁等內容持保留態度,并與聯合國難民署等機構合作,向在黎的敘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救助。20135月,黎真主黨表示已派出武裝人員赴敘作戰,支持敘政府。蘇萊曼總統表示希望黎抵抗運動不要卷入敘沖突。

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關系:目前在黎境內的注冊巴勒斯坦難民約有37萬,其中26%住在大城市,45%住在得到聯合國救濟的12個難民營,約7萬人生活在沒有衛生、教育及社會服務等保障的13個居民點。2006年黎以沖突期間,阿拉伯國家給予黎政治與財政支持。20085月,由阿盟和卡塔爾等八國外長組成阿國調解委員會,并促成黎各派達成多哈協議,黎因總統選舉問題發生的危機結束。20112月,蘇萊曼總統訪問科威特。3月,看守政府總理哈里里訪問沙特。20121月,蘇萊曼總統訪問阿聯酋。3月,蘇萊曼總統訪問卡塔爾,赴伊拉克參加阿盟峰會。6月,蘇萊曼總統訪問沙特、科威特、阿聯酋、卡塔爾、巴林。10月,米卡提總理訪問卡塔爾。11月,埃及外長阿姆魯訪黎。20131月,黎看守政府總理米卡提赴沙特參加第三屆阿拉伯經濟社會發展峰會3月,蘇萊曼總統訪問阿爾及利亞,赴多哈參加阿盟峰會,海合會秘書長扎耶尼訪黎。7月,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訪黎。11月,蘇萊曼總統訪沙特,看守政府總理米卡提訪卡塔爾,巴勒斯坦總理哈姆達拉訪黎。

同以色列的關系:黎南部與以北部接壤。19783月,以侵入黎南部打擊巴解武裝。19826月,以大規模入侵黎。1985年,以色列以保衛北部加利利地區為由在黎南部建立了約850平方公里的安全區,駐扎了千余人的部隊,并扶植由3000名親以黎基督徒組成的南黎軍。20005月,以單方面從黎南部撤軍,但黎仍堅持1923年國際邊界線,要求以結束對謝巴農場、卡弗爾舒巴村、加吉爾村北部等地的占領,并撤至196764日的邊界線。20067月,真主黨武裝越境襲擊以色列并俘獲兩名以軍士兵,以軍隨即對黎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8月,安理會通過1701號決議后雙方停火。沖突造成黎逾1000名平民死亡,4000余人受傷,逾100萬人流離失所。以色列亦有157人死亡。200710月和20087月,黎真主黨與以色列在聯合國和國際紅十字會的協助下兩次進行換俘201047月,黎國內安全部門破獲多個以色列在黎諜報網,逮捕近百人,并將3人判處死刑。黎以海上邊界迄未劃定,雙方在海上經濟權益問題上存在分歧。黎方多次要求聯合國幫助雙方劃定海上邊界。20117月,以方劃定其地中海專屬經濟區及以黎海上邊界,黎方表示反對以方在海上劃界問題上作出任何單方面決定。

項目合作:18361148798    或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溫馨提示:本站提供免費發布服務,但對信息的合法性、實時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名錄資源由會員為向全球展示品牌形象上傳,個人信息均經處理后發布,如有遺漏戓涉嫌侵權他人及不愿展示形象的,請將“該頁網址和需修改及刪除的內容”發至本站郵箱戓留言給我們處理。凡注冊會員并發布信息或名錄資源的,均可定期獲得全球項目參考及合作機會。本站名錄資源概不對任何第三方開放,更不提供如交換、出售及查詢等服務!
項目合作及建議請留言:請理性留言,并遵守相關規定
姓名: 手機: QQ號: 微信: 郵箱:
驗證碼 點此換一張
關于我們 招商培訓 代理招商 代理投資 代理融資 代理政策 戰略伙伴 服務外包
廣告報價 匯款方式 合作方式 免費發布 網群建設 誠聘英才 網站導航 設為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