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東臨上海、南接杭州、北銜太湖、西枕天目山麓。陸域面積936平方公里,人口約43萬。是杭州都市區核心節點城市,也是環杭州灣產業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下轄11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德清山水毓秀,人文薈萃,物華天寶,是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德清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是全國百強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十佳節約型中小城市、全國文明縣城、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浙江省平安縣。2008年實現生產總值190億元,財政總收入25.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140元。
德清目前已經形成了以生物醫藥、新型紡織、特色機電、新型建材為主的工業體系:農業經濟增產增效明顯:第三產業發展迅速:三大產業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一二三產比例為7.9:62.5:29.6。在浙江省城鄉統籌發展水平綜合評價中列第14位。
德清自然風光秀美。西部為天目山余脈,群山連綿,林木蔥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莫干山是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坐落在德清縣城的西部。這里以竹、云、泉“三勝”和綠、涼、清、靜“四優”蜚聲海內外,還被譽為“世界建筑博物館”。
莫干湖,總庫容1.47億立平方米,一類水質,是全縣主要水源。莫干湖四周竹木參天、鳥語花香、白鷺翱翔,景色迷人。
中部有下渚湖,位于境內三合鄉,占地50平方公里,號稱“華東第一濕地”。2008年11月被國家林業局批準為國家級濕地公園,成為浙江省繼杭州西溪之后的又一個國家級濕地公園,也是國內唯一的朱鹮異地繁育基地。遍布湖蕩的600多個島嶼、沙渚、土墩形態各異,令人流連忘返。
德清縣東部為水鄉平原,河渠似網,風光旖旎。更有江南古鎮新市,至今已經有1600多年歷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鎮內河港交叉,店鋪民居傍水而筑。
號稱“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德清,早在2004年,便成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當前,正在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縣”。
公元222年武康立縣。公元742年更名德清縣。1994年縣冶搬遷至武康。德清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名人輩出,人文薈萃。沈約、孟郊、管道升、俞樾、沈銓、沈西苓、俞平伯等彪炳史策。歷代文人騷客寄情德清鐘靈毓秀的山水,范蠡、楊萬里、蘇東坡、夏衍的等或居住或游歷,至今可覓屐痕履跡。
由江南養蠶風俗演變而來的“蠶花廟會”被譽為江南一絕,更有乾龍燈會、防風文化節的等眾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活動。德清民風淳樸,社會和諧,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98%,位居浙江省前列。
德清憑借著優越的地理區位、優美的山水環境以及優雅的文化底蘊,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客商來德清投資興業。
目前,全縣有180家企業與全國8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業集團建立了合作關系,建立各類研究開發機構60余家,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1家,省級技術(研發)中心13家。
據統計,近兩年,杭州企業每年都有20多億元投資德清,“杭資”占德清引進內資的80%左右。德清縣已經引進杭資企業近400家,到位資金超過100億元,對德清縣規模工業增長的貢獻達到三分之一。
德清縣利用外資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德清縣共比準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600余家。總投資47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24億美元。2008年全縣合同利用外資超過3億美元,實際到位資金1.5億美元。日本朝日啤酒、美國沃爾瑪等跨國公司紛紛投資德清。 德清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東望上海,南接杭州,西枕天目山麓,北連太湖。全縣總面積936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166個行政村,總人口43萬。德清西有名山,東有水鄉,山水兼利,風光秀美,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名山之勝”之美譽。
德清人文生態優勢顯著。德清是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有1800多年的建縣歷史,曾孕育了南朝著名文學家沈約,唐代著名詩人、《游子吟》的作者孟郊,一代紅學大師俞平伯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德清山清水秀,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莫干山坐落于縣境西部;位于縣域中部的江南最大濕地下渚湖被評為國家級濕地公園、省十大生態旅游示范區,防風古國文化園景區成為國家3A級景區。德清先后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級衛生縣城、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文明縣城,省首批小康縣、省示范文明城市、省級園林城市,首批省級生態縣,并通過了國家生態縣技術評估。
德清區位優勢獨特。全縣11個鄉鎮有7個鄉鎮與杭州接壤;杭(杭州)寧(南京)高速公路、104國道、09省道、宣杭鐵路、京杭運河、杭湖錫線航道貫通全縣,縣城武康到杭州市中心只有半個小時車程,另有穿越縣境東中部的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此外貫通縣境的杭寧城際高速鐵路正在建設,杭州到德清設計時間15分鐘,即將建設的杭州“第二繞城”基本上將我縣全部納入其中。
德清綜合實力不斷提升。近幾年,德清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接軌滬杭”戰略和“強工業、精農業、擴城市、興三產”四個工作重點,經濟社會得到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先后8次進入全國綜合發展百強縣行列。2009年實現生產總值202.4億元,財政總收入28.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39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002元。目前,全縣農業基本形成都市型高效生態農業格局,特種水產、早園筍、畜禽、蠶桑四大特色主導產業以及花卉苗木持續增產增效,高效生態農業得到較快發展。全縣工業經濟保持快速增長,200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100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56.1億元。現有上市公司4家,形成了生物醫藥、特色機電、新型建材、新型紡織等四大主導行業。全縣服務業快速發展,余英坊杭州后街休閑購物旅游中心逐步形成,“名山濕地、休閑德清”和“住在德清”的品牌進一步打響。
德清產業優勢明顯。近年來,我縣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圍繞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著力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培育生物醫藥、特色機電、新型建材、新型紡織等四大主導產業。截止2009年,我縣四大主導產業占全縣規模企業產值的比重達到72.7%,現代產業集群逐步形成。一是生物醫藥產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的特色產業群,現有生物與醫藥企業25家,其中有8家為骨干企業。以升華拜克、五龍化工、漂萊特、佐力藥業、東立實業、拓普藥業等優強企業為支撐,立足技術創新,重點發展了一批有特色、上規模、科技含量高、市場覆蓋面廣的生物醫藥產品。2009年生物醫藥產業經濟總量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3.95%。二是特色機電產業。以運達風電、恒立數控、鼎力機械、天杭汽輪、博雷機床為主的重工裝備,以金恒電腦、恒業電腦為主的電腦紡機裝備,以躍進機械、力富特為代表的汽摩配件業等杭資企業引領德清機電行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加快成長。電光源工業專業區已形成玻管—燈泡—燈頭、燈座制造—燈具制造—燈用電器附件制造—電光源工藝機械的產業鏈。2009年,全縣機電產品出口1.51億美元。三是新型建材產業。全縣裝飾面板、多層板、竹膠模板、出口木制品等產品的加工已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性產業,形成了以裝飾新材為主的產業鏈,其中德華木業的裝飾面板生產規模列全國同行第一。2009年新型建材產業經濟總量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5.29%。四是新型紡織產業。絲綢服裝業是我縣一大傳統產業,經過了多年改造提升,我縣紡織行業正逐步走上產業相對集聚、產業鏈延伸、競爭力增強的發展軌道。特別是省絲綢集團凱喜雅公司落戶開發區,帶動和吸引了一批相關企業相繼落戶開發區,大大提高了我縣紡織行業知名度和競爭力。
德清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德清縣是浙江省唯一的新農村試驗示范縣。2003年以來開展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截至目前,123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村莊環境整治,其中創建省級全面小康示范村25個,市級全面小康示范村22個,村莊環境整治收益面積達到92%,農村面貌得到明顯改善。2007年開始,開展了新農村試驗示范縣建設,已建成新農村試驗示范村17個,試驗示范鎮2個。2008年開始全面啟動了“中國和美家園”建設。“中國和美家園”建設是我縣新農村建設的提升工程,是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驗示范縣建設的深化,計劃通過十年時間的努力,將166個行政村全部打造成為“山水美、農家福、機制新、社會和”的“中國和美家園”。2009年創建了“中國和美家園”精品村25個、市級新農村試驗示范鎮1個、示范村6個、全面小康示范村16個。通過“中國和美家園”建設,促進我縣新農村建設水平走在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全國前茅,使德清成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示范區和城鄉統籌發展樣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