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餅油潤麻香,入口酥松脆糯,咸甜適中,不膩不寡,充滿鄉野滋味,但不粗礪。姑嫂餅在烏鎮至少已有數百年生產歷史了,在清乾隆年間烏鎮同知董世寧原修、盧學溥續修的《烏青鎮志》卷二十的“土產篇”中有它的“傳記”:“用極細麥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圓餅,有椒鹽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潤,遠近著名。”
很早的時候,烏鎮有一家庭作坊專門制作一種小酥餅,因配方獨特,制作精心,味道出奇的好,深受鄉民的青睞,生意十分興隆。主人為保持獨家經營,制訂了關鍵技術傳媳不傳女的家法。年深日久,做女兒的就不高興了,對嫂嫂的嫉妒心與日俱增。終于有一天,小姑乘嫂嫂不備,往配料中偷偷地撒了一把鹽,指望著看嫂嫂的尷尬。豈料這一把鹽撒得恰到好處,出爐的小酥餅甜中帶咸,味道更佳,賣得比以前還快。故稱該餅為“姑嫂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