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漁寮風景區名勝區位于蒼南縣東南部的漁寮鄉境內,東臨大海,南接霞關,北壤赤溪,西毗馬站。總面積為18.5平方公里。景區山地自北向南走向,西北青山環抱,蒼松翠綠。盛產糧食、蔬菜、水果,同時又是蒼南縣漁業重鄉,有創匯產品10多種,其中文蛤、梭子蟹、石斑魚等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暢銷日本和港澳地區。淺海養殖條件優越。宜人的氣候,寬廣的沙灘、奇異的礁石,蔚藍的大海,天然的島嶼,構成獨特的濱海景區特色。景區共有旅游景點68處。由黃金海灘、音樂石、十六奇礁、霧城岙等部分組成。1991年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是近年崛起的旅游新區。
漁寮地處沿海。據《平陽縣志》載,明初以來,倭寇入侵浙閩沿海。洪武20年(1387)信國公湯和奉命于金鄉設衛,建衛城,同時筑千戶所于壯士,霧城為其舊址,其規模與蒲門所相類似,駐有千戶等官15名,旗軍1232名,轄臺1處、堠3處,曾在韭菜園村制高點設烽火臺,信智設鳳彎堠。海浪城墻,戰旗飛揚,刀光劍影,紅兵抗倭,屢有戰績,在抗倭斗爭中有著反侵略愛國主義光榮傳統。正統八年(1443),倭寇進犯壯士城,副千戶王山迎擊犧牲。隆慶初年(1567)壯士所并蒲門所,稱蒲壯所,此處因地處濱海而多霧,遂改壯士為霧城,現烽火臺屹立山巔,城垣猶存,西門城桶尚在,蔚為壯觀。
清順治十八年(1661),為防止沿海居民接濟鄭成功,清廷下令遷沿海10里居民入內地,并扦木為界。這時,漁寮居民被逼內遷十里,界外房舍燒毀,移民離鄉背井,男號女哭,四境相聞。至清雍正元年(1723),方有柯、楊兩姓從福建泉州遷居于此,搭寮(草棚)捕魚,繁衍生息,遂稱此地為漁寮。
大自然賦予漁寮豐富的旅游資源,景區內的漁寮岙、霧城岙、草嶼山、皇帝礁、七姐妹礁、音樂石、獅頭巖、三折瀑布是蒼南縣濱海――玉蒼山省級風景各勝區的重要旅游景區,共有自然景觀二十余處。這里的大、小兩沙灘,獨具有風光,美境天成,聞名遐邇。至此。可觀山之景,嘗魚之鮮,是觀光、度假、避暑的好去處,是旅游者的樂園。海浴泛舟,埋沙日浴,尋貝逗樂,訪古城、觀日出。
漁寮風景名勝區現是濱海――玉蒼風景名勝區之一,以黃金沙灘為主,集山光水色之大成,融自然人文景觀于一體,具有山青水秀,風清島奇,沙凈水碧的獨特風味,是高品位的旅游、避暑、休養勝地,可與北戴河相媲美,被稱為“東方夏威夷”。以黃金沙灘為主體,兼備奇礁怪洞,集自然和人文景觀為一體,是以游泳、度假、觀光為主的濱海風景名勝區。漁寮景區共有景點2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