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網訊:1436年初冬的那個日子,因為溫州卸任知府何文淵的光臨,麗水的劉山鋪村因此變成了拒禮名勝卻金館村。同樣是這個何文淵,因為在劉山驛站住了一夜,卻金館村因此而誕生了另外一處道德名勝——孝子坊。
牌坊我們并不陌生,但在麗水大地上,皇帝下圣旨為“孝子”立牌坊的,僅此一處。如今,“孝子坊”盡管在“文革”“破四舊”時被折騰得面目全非,但架子仍在。好在那塊原來被農家用來砌豬圈的“圣旨”碑額,又被一陳姓農家保管起來了。
那個晚上,月明星稀,何文淵睡前在劉山鋪村觀夜景。初冬浙西南山鄉的夜晚,已經涼意襲人了,但何文淵一點睡意也沒有。仕途坎坷,做一個清官也不容易哩,自己一大把年紀了,今后何去何從,命運還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其實,采菊東籬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做一個躬耕田畝的農人,猛地,何文淵發現距村不遠的山野里有一豆燈火,竟是那么耀眼。問其故,村人告訴他說,村中有一個叫陳登朝的孝子,在其父親的墓旁筑寮守墓,一日不缺,已經三年了。世間居然還有這樣的事?守墓三年,一日不缺,人生百事孝為大,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何文淵被感動了,他詳細地記錄下了這件事。后來回京復命時,他就將此事和任期“述職報告”一并奏明了皇上。道德教育在任何時代都是需要的;实垡娺@事有典型性,就下了一道“圣旨”,以地方行政撥款的方式,在卻金館村村頭官道上建造石牌坊一座,賜名“孝子坊”。這是有“圣旨”高懸在上的“孝子坊”。拇,過往官員經過“孝子坊”時,文官一律下轎,武官必須下馬,以示對“孝德”的尊重。這就是“孝子坊”的來歷。
從這以后,坐落在括蒼桃花嶺古道上的卻金館村便有了“泣墓三年陳孝子,卻金一館何忠臣”一說,并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