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的一個秋日 , 中國的一幅唐伯虎古畫織錦《宮妃夜游圖》在美國費城國際博覽會預展大廳獨領風騷 , 從此 , 人們把西湖織錦與它的制作者都錦生等同起來了。
都錦生 , 誕生于清光緒二十四年 (1898 年 ) 正月廿二 , 西子湖畔茅家埠頭的一幢小白樓是他的老家。都錦生生性聰明 , 雖貪玩得出奇 , 然他在私塾、學堂里對經緯之類誦讀如流 , 于1914年考上浙江大學的前身---浙江甲種工業學校 ,讀的是機織料。此校為了培養專業人才 , 不僅從日本請來了老師 , 而且還設有供教學實踐用的絲織工場 , 這些有利條件為都錦生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方水土養育著一方人”, 都錦生自幼生活在風光秀麗的茅家埠。他喜歡游山玩水 , 常被旖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湖上泛舟 , 湖畔垂釣 , 林間狩獵 , 常使他留連難忘。逐逐地 , 一個奇特的夢想在他胸中升起 : 把這些風景織進絲織中 ! 都錦生當年在機織科讀書時學的是綢緞設計意匠圖 , 而自然風景畢竟與綢緞大不相同。綢緞是用圖案花紋表達 , 而自然風景 , 尤其是湖面的波光、天空的云彩、山色的層次等很難用圖案花紋來表達。都錦生膽大心細 , 經過半年的苦戰與實踐 , 摒卻綢緞的意匠畫法 , 吸取人像畫之精華 , 終于如實地把照片轉化在意匠圖上 , 并使畫面富有立體惑。一個個不眠之夜在紋制工場的手拉機上度過。功夫不負有心人 , 他終于織成了我國第一幅絲織風景。這是一 幅寬 5 英寸長 7 英寸的杭州名勝《九溪十八澗》 ,山道彎彎 , 溪水潺潺 , 高山白云 , 無不躍然于經緯之間 。 前面講到的那幅蜚聲海外的《宮妃夜游圖》 , 當年就是在茅家埠都綿生絲織廠 , 這樣一個獨特的家庭作坊中織成的。
70 多年前的茅家埠是一個依山旁水的小山村 , 也是西湖西邊的水陸碼頭。 舊時 ,從城里去靈隱、天竺的香客和游人一般都從湖濱乘船到茅家埠 , 然后坐轎子或步行前往。都錦生的家就坐落在船埠頭旁邊。他見過往的香客和游人眾多 , 就把自己織就的絲織風景畫掛在竹竿上展覽 , 讓香客、游人觀看、欣賞和購買。
茅家埠這個小山村不僅是一代織錦巧匠都錦生的誕生地 , 更是西湖織錦的發祥地和我國織錦文化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