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經濟開發區位于杭州市八城區之一的余杭區區政府所在地——臨平城區,是杭州市離上海最近的經濟開發區。東依運河二通道,西靠超山風景區,南接臨平城區,北臨京杭大運河。
杭州余杭經濟開發區已基本完成20平方公里工業區塊的開發建設,引進了諾華、賽諾菲、禮來等三家世界醫藥巨頭,以及日立、歐文斯科寧、石川島、老板電器、諾貝爾陶瓷、民生藥業、西湖離合器、華鼎集團、四通化纖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同時隨著產業比重逐漸增大,優勢產業更為集中,形成了以健康產業、綠色產業、小型裝備制造業、通信電子業、紡織服裝業為主的工業經濟體系,吸納了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直接投資。
目前,余杭經濟開發區新區“五縱五橫”道路主框架和支路建設全部完成,其中主干道全部按照城市道路標準建設,新區規劃布局合理,綠化植被豐富,環境優美,是適宜投資、居住的理想園區。
杭州余杭經濟開發區于1993年11月6日經省人民政府第25次常務會議批準設立。2006年10月12日,經國土資源部2006年第27 號《第十三批落實四至范圍的開發區》公告確認,開發區面積為27.4672平方公里。其中一期17.5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自03年下半年開始,逐步啟動新區開發建設。2001年4月,在開發區內設立的2.2平方公里的余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成為浙江省首批掛牌的4家高新園區之一。
2007年12月,經余杭區委、區政府研究決定,集全區之力支持余杭經濟開發區的開發建設,并對余杭經濟開發區進行體制、機制、規劃、用人、用工、分配等方面進行綜合改革,對現有開發區規劃區塊和控制區塊實行一次性規劃控制,對開發區規劃范圍內的社區分步實施托管。調整后的余杭經濟開發區的規劃范圍北至京杭大運河,南到星光街,東至京杭運河二通道,西臨09省道,總面積為51.34平方公里,托管社區為23個, 2008年底常住人口44852人,暫住人口62580人。
建區十多年來,開發區各項經濟指標以年均30%以上的遞增速度迅速發展,形成以傳統產業為基礎,以高新技術為先導,以服務業為拓展的全面發展格局。2008年底,余杭經濟開發區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94.4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46.98億元,自營出口總額:75959萬美元;實到外資8578.92萬美元,實到內資23.35億元;實現稅收9.28億元。開發區現有產業構成為:第一是紡織服裝產業,占經濟總量的35.5%;第二是汽摩配產業,占經濟總量的18.8%;第三是電子電器產業,占經濟總量的12.5%;第四是食品產業,占經濟總量的7.2%;第五是建材產業,占經濟總量的5%。旺旺食品、南都電源、力達紡織、春風摩托、杏輝藥業、天元生物、山鷹紙業、華鼎服裝、諾貝爾陶瓷、老板電器等境內外知名企業先后在開發區落戶,同時著力引進香港科技大學制造業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學制造業研究所、國家光儀工程中心科研合作基地等三大科研合作機制。到目前為止,高新園區內有國家重點支持領域高新技術企業16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5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15家,初步形成了集服裝紡織、機械制造、電子電器等優勢產業搭配生物醫藥、數碼科技、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一體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雛形,成為長三角地區最重要的制造業基地之一。
經過2007年底的綜合改革,余杭經濟開發區實現了管理體制上的調整,規劃重新做了修編,總體功能和產業方向都重新做了定位。2008年6月,開發區邀請國際知名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公司,量身定制了《科學規劃,走可持續的區域開發之路》的研究報告,報告將開發區的總體功能定位為:長三角宜居宜業的和諧發展示范區、杭州先進制造業中的核心成員、推動余杭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將開發區的產業方向定位為:重點發展以“健康產業、裝備制造業、綠色產業、通信電子和紡織服裝”為主的“4+1”產業。按照余杭區委區政府的要求,開發區實施”三年振興計劃”,將實現”3818目標和”1588”目標,即到2010年,余杭經濟開發區的規模工業產值要達到380億元,稅收18億元;合同利用外資10億美元,實到外資5億美元,實到內資88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