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回顧總結吉林振興發展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黨的十六大以來吉林之所以能夠取得歷史性成就,最重要的就是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把中央精神與吉林實際結合起來,著力在統籌上下功夫、在創新上求突破、在落實上見成效,從而擺脫了老工業基地舉步維艱的困難局面,進入了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的新階段。
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明確全省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奮斗目標
改革開放特別是中央實施振興東北戰略以來,吉林歷屆省委、省政府班子團結帶領全省廣大干部群眾,突出關鍵環節,合力攻堅克難,振興老工業基地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老工業基地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仍未從根本上得到破解,發展內生動力不足,農業基礎比較薄弱,結構調整任務較重,民生改善欠賬較多、壓力較大,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為此,我們不斷深化對省情的認識,準確把握發展趨勢和階段特征,認為吉林正處在“三個關鍵節點”,即處在夯實基礎、積蓄能量、調整結構,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節點;處在統籌城鄉發展,推動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支撐、相互融合、互動發展的關鍵節點;處在破除體制機制深層次矛盾,激發創新發展活力,加快形成經濟內生增長機制的關鍵節點。在這樣一個爬坡過坎、充滿“兩難”的階段,必須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經濟與社會、總量與結構、發展與民生、全局與局部的關系,切實把中央精神和要求落到實處。因此,我們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統籌推進特色城鎮化、實施富民工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實施“強基富民固邊”工程、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等《意見》,實施十大產業發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推動工作落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和實踐抓手。我們確立了未來5年全省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奮斗目標,就是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用好發展機遇期,妥善應對矛盾凸顯期,突出“發展”和“民生”兩個關鍵,統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著力實施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和創新驅動戰略,強化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動力支撐,加快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讓城鄉居民過上更加殷實富裕、自信尊嚴、充實快樂、和諧安全、舒適健康的美好生活。這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推動振興發展的根本目的、衡量工作成效的最終標準。
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推動老工業基地實現全面振興
從根本上講,老工業基地所有困難的根源在于體制機制不活,而這又是發展不夠、發展不充分、發展不可持續造成的。抓住了“發展”,就抓住了吉林全部工作的“牛鼻子”。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在推動老工業基地振興方面邁出了新步伐。一是著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投資出口良性互動。全面實施十大產業發展計劃,做大做強支柱優勢產業,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突出抓好產業間、企業間相互融合、配套協作,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提升產業層次和集聚度。二是著力發展現代農業。堅持“以農民為本”這個根本原則,牢牢把握“三農”工作的核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根本是利益問題、利益問題的關鍵是收入問題這一主線,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狠抓糧食生產不放松,全面推進水利改革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繁榮。三是著力加快特色城鎮化。統籌推進“三化”是實現吉林全面振興的必由之路、希望所在,其中城鎮化是事關全局的一篇大文章。我們準確把握正確方向,更多地從解決“三農”問題入手,從減少農民、善待農民、提升農民、富裕農民的角度來謀劃城鎮化,更多地從發展新型工業化、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產業支撐的角度來推動城鎮化,更多地從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推動土地、資本、勞動等優化組合,促進資源、產業、人口等有效配置的角度來發展城鎮化,突出加快長吉一體化、帶動中部城市群發展,大力推進區域中心城市、重要節點城市、縣城和小城鎮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四是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牢固樹立“重視科技就是重視吉林的明天,投資科技就是投資吉林的未來”理念,堅持創新驅動和市場驅動并舉,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推動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五是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深入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等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10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等生態建設工程取得豐碩成果。把節能減排與結構調整、技術改造、民生改善結合起來,努力走出一條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新路子。六是著力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為振興發展注入強大活力、提供持久動力。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堅持市場化取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發展轉型;在社會事業領域改革方面,堅持公平正義取向,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社會發展轉型。把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作為全省擴大開放的有效載體和改革創新的重要平臺,加快形成以琿春為橋頭堡,以延(吉)龍(井)圖(們)為前沿,以長(春)吉(林)為腹地支撐,促進邊境與腹地聯動發展的格局。
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目標,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民生是發展的目的和動力。抓住了民生,我們前進的方向就不會出現偏差。我們始終堅持把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不懈地抓好民生工作,努力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一是加快推進富民工程。穩步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企業職工最低工資動態機制和政府、企業、工會三方面定期協商工資形成機制,連續3年大幅提高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二是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統籌層次和保障水平,統籌解決44.9萬名廠辦大集體職工和21.06萬名“五七家屬工”參保續保問題;大力發展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建立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三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手抓、政府扶持和體制改革兩加強,促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共同繁榮發展,深入實施農村文化大院、農家書屋、送戲下鄉、廣播電視村村通等文化惠民工程,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四是著力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把讓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住有所居、住得溫暖作為工作目標,全面推進“八路安居”工程,全省超過1/5人口的住房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大力實施“暖房子”工程,84.02萬戶、255.11萬城市居民供暖條件得到根本改善,成為廣受贊譽的民生改善工程、節能減排工程、環境提升工程和擴大內需、促進發展工程。五是切實解決困難群眾實際困難。連年大幅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標準,圓滿完成10年扶貧計劃。
四、以維護社會穩定為基礎,努力創造良好的改革發展環境
和諧穩定是民心所向、發展所倚、事業所需。我們始終堅持做到“五個必須”:必須樹立一個理念,就是沒有人民生活的持續改善,我們的一切工作都毫無意義;沒有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我們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必須強化一個意識,就是要知道“害怕”,懂得沒有憂患意識、危機就會找上門來,沒有責任意識、事故就會找上門來。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就是要堅持重在預防,把事情想在前頭、工作做在前頭、問題解決在前頭。必須堅持一個標準,就是千方百計做到事情要解決、情緒要理順,把矛盾控制在初始、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必須嚴守一個紀律,就是要以鐵的紀律,堅決防止發生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政治性事件、堅決防止發生嚴重暴力恐怖事件、堅決防止發生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堅決防止發生大規模進京上訪活動和重大個人極端事件、堅決防止發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實際工作中,我們堅持把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統籌起來謀劃,把社會建設與社會管理聯系起來推動,把社會管理與群眾工作結合起來實施,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具有吉林特點、體現時代特征的社會管理新路子,全省改革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五、以黨的建設為根本,為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在增強黨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執行力和制度的約束力上下功夫。我們始終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一是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鞏固擴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切實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轉化到實踐層面,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二是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優化領導班子結構,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努力提升決策水平。三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等活動,全面加強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在全省開展幫扶困難群眾、幫扶困難黨員、幫扶薄弱基層黨組織的“三幫扶”活動,幫助基層和黨員、群眾解決了一大批實際問題。四是加強作風建設。要求各級干部做到“胸中始終有大局,心里時刻有群眾”,在“快、實、細、新”上下功夫,加快工作節奏,做實工作措施,細化工作組織,創新工作路數和辦法。大力倡導緊密聯系實際之風、務實重行之風、改革創新之風、艱苦奮斗之風、密切聯系群眾之風。五是加強反腐倡廉建設。要求黨員干部始終保持一顆敬畏心、亮起一盞“紅綠燈”。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落實農村重大事項民主決策、“三資”代理服務、勤廉雙述民主評議干部三項制度。深入開展教育收費、醫療服務、高考考風考紀等專項治理。嚴格處理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方面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一批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件。我們感到,增強黨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執行力和制度的約束力,是一個有機整體,是我們黨贏得群眾信任,不斷開創各項事業新局面的基礎和前提。(作者:中共吉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孫政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