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青年非洲》發表Christophe Le Bec的文章,認為非洲巨大礦產資源至今尚未開發的主要原因是“政局不穩定,法律制度不牢靠,武裝沖突不斷,區域合作嚴重不足,一體化進程緩慢”。
文章說,早在1960年,幾內亞寧巴山區即發現了豐富的鐵礦資源,而且礦石鐵含量是世界上最高的,總儲量與同期發現的巴西Carajas鐵礦相近。巴西于1970年對該礦進行投入和開發建設,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鐵礦;而寧巴山鐵礦項目至今沒有多大進展。此外,幾內亞還擁有巨大的鋁釩土資源,但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發到現在,該國的鋁釩土產量始終徘徊不前。更糟糕的是,時至今日,在該國的兩大鋁釩土公司(美鋁和俄鋁)均未建設煉鋁廠,以提高資源使用的附加值。
地礦專家普遍認為,剛果(金)擁有占全球儲量20%的鉭(用于制造醫療器具和手機),還有大量稀土以及用于化工和電子的關鍵資源。由于剛政局長期動蕩,開發工作根本無從規劃。在Kivu地區,一些重要資源都是手工無序開采的,且基本上控制在黑幫手里。Le Katanga地區基礎設施相對較好,本來可以生產出更多的銅、鈷、鈾、黃金和鍺(用于光纖制造)。在布隆迪的Musongati地區蘊藏著世界頂級的鎳礦礦脈,但20年過去了,仍未實現開發。
盡管如此,人們對非洲礦產資源的興趣從未停止過。最近5年,有400多名澳大利亞青年和100多家加拿大公司來非洲探險,形成找礦熱潮。根據全球經濟發展需要,當前最受追捧的資源包括鐵、鋁釩土、銅、鎂、錳和鎳,但要進行大規模開發,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且前提條件是資源國不發生動蕩。
文章援引非發行專家分析認為,開發大礦需要巨額投資。比如幾內亞寧巴山鐵礦,預算總投資150億美元,其中鐵路和港口投資50億美元。即便是塞內加爾Faleme鐵礦的二級礦脈,如果要開發,也需投入10億美元。盡管鐵、銅、鋁釩土等礦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起伏不定,但并不是影響投資的主要原因,真正的阻礙源自資源國內部(政局和法律制度)。采礦證發放程序不透明,稅收水平不確定是導致投資人猶豫不決的首要原因。對此,投資方一般都會要求當事國政府提供為期至少20年的政治和經濟擔保,以便投資方能夠向股東提交穩定、可行的投資方案。如果所投資的礦產資源被擅自剝奪,當事國的對外形象必將受到嚴重影響。例如2006年力拓集團的西芒度鐵礦項目被幾內亞政府強行收回,引發投資者不安和恐慌,并導致該國其它項目一拖再拖。剛果(金)的Kolweiz礦也發生了類似事件。
武裝沖突和內戰也是大型資源開發受阻的重要因素。不過,黃金開發是個例外。由于金礦開采投資相對較少,產品容易快速轉移,所以有些跨國公司如Anglogold Ashanti和Randgold Resources甘愿冒險,繼續在剛果(金)和馬里采金。沖突和內戰導致的其他后果還包括大規模的亂采亂挖,不但破壞環境,也嚴重危及勞工健康,并引發貴金屬和寶石的大量走私。這種情況在剛果(金)、盧旺達、布隆迪、中非、馬達加斯加和毛里求思普遍存在。
當然,如果選擇的合作伙伴不佳,也會影響項目開發。如加蓬貝林達鐵礦項目,合同雖已簽字5年,但仍未開工。因為該合作伙伴是一家設備供應公司,并不是專門的采礦企業。對此,必和必拓集團表示愿意接管項目。不過,加蓬政府尚未做出最終決定。
缺少區域合作和國內有機協調,同樣妨礙資源開發。例如剛果(金)Kivu地區的資源外運只能經過盧旺達和坦桑尼亞,但上述3國從沒有任何一個部門對建設有效通道問題進行過認真研究。大湖國家經濟共同體本應該對此問題負有責任,但該共同體其實已經變成一具“空殼”,因為剛果(金)、盧旺達和布隆迪一直明爭暗斗,敵意不斷升級。再比如幾內亞的寧巴山鐵礦距利比里亞海岸只有300公里,而幾內亞政府卻堅持要在本國建設800公里鐵路,耗資巨大,導致項目始終不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