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漆器地理標志產品
畢節招商網訊:大方漆器源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大方漆器開始只會利用牛馬皮脫胎,經 過二十九道生產工序,制成煙葉盒,專供少數民族需用。到清朝初年,逐漸生產皇宮中用的鳳冠霞帔、頂子盒、朝珠和婦女用的花箱、蝴蝶針筒、針紅盒以及文具盒、茶葉瓶等。清道光年間,大方漆器生產從業藝人達500多人。 將皮紙脫胎技術改為用棉麻布脫胎,顏色上也由過去的黑紅兩色改進為以部分顏料作色。由過去的明花、影花、明光、退光逐步擴大到印漆、銀刻
黔西黃花
畢節招商網訊:黔西黃花又名"金針榮",是我國傳統蔬菜,味道鮮美,花雷富含糖分,蛋白質,維生素。據《本草綱目》記載,還有利胸膈,安五臟,明目,清便等功效,現黔西縣已投資在鐵石苗族彝鄉興建黃花基地500畝,生產,銷售已初具規模。
織金砂陶制品
畢節招商網訊:古樸平遠鍋,古樸精巧,式樣繁多,是織金民間傳統工藝品,有砂鍋,火鍋,格格鍋,蒸缽,香爐,花缽等。貴州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專程來此拍攝紀錄片,織鑫砂鍋曾出口,日本深受日本客人的歡迎
織金竹蓀地理標志產品
畢節招商網訊:織金竹蓀是世界上最珍貴的食用茵之一,被譽為真茵皇后,其質地脆嫩疏松,能夠飽的鮮湯汁,使味道愈見鮮美爽口,宜于燒,炒,扒,釀,燴,涮等各種烹飪方法。對防治高血壓,降低膽固醇,抗癌等方面效果顯著。特定品質 竹蓀是世界上最珍貴的食用菌之一。因其具有優美的體姿、鮮美的口味和豐富的營養成分而被人們譽為“真菌皇后”、“真菌之花”。竹蓀系古代南方官吏對皇帝的貢品,官商士紳的重大筵宴上亦鮮有可見。 文化典故 京津地區傳說以往
曾三興家鹵牛肉
畢節招商網訊:曾三興家自己買牛自己殺,再自己做的。牛肉鹵好后用風吹干,把筋剔去,割成塊,涂上辣椒油,裝壇封閉。特點是味美獨特、新鮮,11周內可以不變色變味。鹵牛肉的顏色保持了原牛肉本色,在幾十米內就可以聞到香味。
織金縣大理石工藝品
畢節招商網訊:織金大理石藏量豐富,石雕產品工藝精湛,是貴州八大名產之一。用淺浮雕、除浮雕、鏤空雕、高雕等高超技藝,制造出的鎮紙、筆筒、石屏、組合臺燈、花瓶、酒具等,異常精美。不嫌重的話可以挑上一到兩個帶回家。
王傻子燒雞
畢節招商網訊:“王傻子燒雞”是經過鹵、炸、煮過后的雞,抹上麻油或花椒油就可食用。吃時為保持原汁原味,最好不用刀切,而用手撕。從前的“王傻子燒雞”在一個不知名的小巷里,當地人要找還得費一番功夫。現在街頭就有。 來歷:王文讓廚師是土生土長的畢節人,九歲學藝,如今年逾古稀。因他為人憨厚,工作勤謹,目不識丁,人們早年贈個綽號“王傻子”。王師傅烹調技藝非常精湛,尤以燒雞最為拿手。
畢節苦蕎粑
畢節招商網訊:“黔西、大方一枝花,威寧、畢節苦蕎粑。”這是一句贊美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傳統名點—蕎酥的古老民語。 威寧屬高寒山區,盛產苦蕎、甜蕎,常以蕎粑為主食。苦蕎味苦,但用苦蕎粉精心制作的蕎酥卻甜美芳香,為眾多黔點中的姣姣者。 蕎酥的出現至少已有600多年歷史。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曾把奢香認作義女,明初襲其夫藹翠貴州宣慰使職。1368年,朱元璋過生日,奢香就用苦蕎面做一種壽糕送“干爹”。但是她連續做了49天也沒有成功。
赫章天麻
畢節招商網訊:赫章在中國貴州省西部、烏江北源六沖河上游,鄰接云南省。該縣因多產天麻而有“天麻之鄉”之稱。
草海細魚
畢節招商網訊:威寧草海細魚又稱“蝦子魚”、“黃辣丁”、“小黃魚”,長約寸許,不會長大,肉厚味佳,久已聞名于省內外,系將草海鮮魚捕起后經風干或微火烘焙而成。草海細魚兼有蝦味,原來條條魚肚內或口內都有完整的紅蝦。這是因為草海的細魚很貪吃,往往肚子里蝦子還未消化,嘴上又含上另一只,故任何時候捕的魚,不是肚里有蝦就是嘴里有蝦,草海細魚便有了此特色。草海細魚年產量達10—15萬公斤,又便于貯藏、攜帶,故成為待客和饋贈親友的佳品。
威寧洋芋地理標志產品
畢節招商網訊:據傳,明朝時威寧就開始種洋芋。由于特殊的土壤等自然條件,威寧洋芋產量大質量好遠近聞名,種植面積40多萬畝,占全縣農作物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年產量4億多公斤,產值約1000多萬元,有“洋芋之鄉”的美稱。 近年來,威寧的燒洋芋,油烙洋芋,麻辣洋芋小有名氣,令人垂誕。且看縣城的街道: 三三兩兩的外地客人下車伊始,首先蹲到燒洋芋的火爐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他們吃著刮得黃锃锃的洋芋,邊說邊笑邊拍照,“OK”聲此起彼伏。 一
威寧火腿
畢節招商網訊:威寧火腿是貴州的傳統特產,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早就聞名海內外。威寧海拔2000多米,屬高寒的烏蒙山區,漫山遍野生長著豐富的牧草,歷史上畜牧業就十分發達,當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趕山放牧的習俗,豬牛羊同群為伍,運動量大,豬腿非常發達,肌肉結實飽滿,肥瘦肉交錯;本地的可樂豬和法地豬等優良品種又有耐粗養耐寒的特點,瘦肉率高。從明洪武年間起,這里的彝族百姓就喜歡用火熏腌制臘肉,貯存食用,為制作威寧火腿創造了條件。威寧火腿,肉色棕
威寧炒蕎飯
畢節招商網訊:威寧蕎面250克,白米飯250克,熟威寧火腿50克,青、紅辣椒100克。調 料:豬油、食鹽、味精、胡椒粉、蔥花等適量。制作方法: 炒。先將蕎面用水調和勻,拌搓成麥粒般大的細顆粒,上籠蒸熟待用,再將青紅辣椒、熟火腿切成細粒。鍋中燒豬油,下入青紅辣椒稍煸炒后,再下蕎粒、白米飯炒香。然后下入火腿粒,加入鹽、胡椒粉、味精、蔥花炒勻起鍋裝盤即成。風味特色:四色相映,味咸鮮香
畢節大曲
畢節招商網訊:屬濃香型白酒,以優質高粱為原料上等小麥制曲,天然泉水釀制而成,酒質透明晶瑩,窖香濃郁,醇甜爽凈,回味悠長。1983年獲“貴州名酒”稱號,1991年獲“中華百絕博覽會”金獎,年產2000噸。( 畢節)
畢節豆腐干
畢節招商網訊:畢節豆腐干素有“臭里香”之美稱,豆腐干用炭火烘烤,佐以五香辣椒面食用,皮脆心綿,香味四溢,開胃提神。( 畢節)
畢節湯圓
畢節招商網訊:畢節湯圓歷史悠久,遠近聞名。湯圓可分為水晶、蘇麻、滾水等多種,尤以水晶最佳。水晶選料精致,做工考究,煮熟后,晶 瑩剔透,如水晶一般,吃在嘴里,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納雍竹蓀
畢節招商網訊:竹蓀又叫竹花,也稱仙人傘。其形態婀娜多姿,十分美麗,我國稱蘑菇皇后,國外稱真菌之花。 竹蓀嗅之似有甜酒香味,令人神往;食之脆嫩可口。用以作湯,風味獨特,高溫季節置竹蓀于肉湯中,經數日而湯仍鮮味猶存。歷史上早就作為美味佳肴,深受歷代帝王偏愛,博得“京果之王”的美稱。其中尤以“竹蓀芙蓉湯”名氣最大。從古至今,在對外活動中,曾以竹蓀作為高級“饋贈禮品”,外國朋友稱為“軟黃金”。 1972 年基辛格首次訪華,周恩來總理
納雍生漆
畢節招商網訊:生漆是納雍縣的傳統產品。納雍縣是全國 60 個重點產漆縣之一。據史籍記載,早在明、清兩代,納雍生漆已被列入“貢漆”之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納雍的漆樹資源仍然是“生漆成林,遍山皆是”,是畢節地區和貴州省漆樹資源的組成部分。 1955 年至 1980 年的 26 年中,僅供銷社收購的生漆就達 1 萬多擔,年均收購 400 余擔。實際收購量最多只占生產量的 70 %~ 80 %。 1980 年調查統計,全縣實有漆
納雍天麻
畢節招商網訊:天麻亦稱“赤箭”。為多年生草本蘭科植物,全株無葉綠素,生長在陰濕林下,地上莖直立,黃赤色,節上有膜質鱗片,夏季開花,花多形成一稠密的總狀花序。花冠歪壺狀,黃色。地下有肉質肥厚的塊莖,是入藥食用的主要部分。在《神農本草經》里,被列為健腦上品。塊莖含香莢蘭醇、維生素 A 類物質和苷類及微量生物堿等。 地處黔西北烏蒙山區的納雍,海拔適宜,氣候涼爽濕潤,含腐殖質的沙性土壤 pH 值偏酸,為天麻的寄生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姑箐貢茶
畢節招商網訊:姑箐茶亦稱“姑箐貢茶”,相傳為清代年間水西地區進奉朝廷的物品。它以其獨特的品質和韻味,深受人們喜愛。 姑箐茶出產于納雍縣城東約 60 公里的水東鄉姑箐村,這里地勢較高,海拔約 1800 米,茶區地形復雜,峰巒重疊,山谷幽深,溝壑縱橫,是納雍出名的“夾皮溝”。山坡上種有漆樹、樺樹、楓香等,植被很好。而半山、峽谷的溝旁及土坎上則是成片的姑箐茶園。 姑箐茶園土地系由石灰石、玄武巖發育而成,當地俗稱“小種黃泥夾砂”,土
稻米“五里香”
畢節招商網訊:在距納雍縣城 50 余公里的西南面,海拔 1670 米山叢中,以角田壩約千余畝,盛產稻米“五里香”。 收獲的十月金秋,勤勞的農民都要做上一餐新米飯慶賀一年的豐收。白里透亮的新大米上了甑子,一縷縷的馨香撲鼻而來,令人心曠神怡。如果再配上一碟黃澄澄的大臘肉,那味道更是香甜可口。它是地方傳統品種,只適合生長在四面環山,高海拔,陽光充足,雨水充沛的黑泥油沙田的小區域環境氣候里,如移栽他鄉,其獨特風味也就蕩然無存。 “
姑開天然礦泉水
畢節招商網訊:從畢節乘汽車出發,進入納雍境內過總溪河大橋,便是納雍的維新鎮。維新鎮西 18 公里,距縣城 78 公里,就是姑開苗族彝族鄉。這里是清朝同治年間彝族進士安永松的家鄉。 姑開西面的癩疙寶大山,雄踞納雍、水城、赫章三交界,海拔 2476.4 米,是納雍境內最高的山峰。 癩疙寶山下的沙子河中游有一座天生橋。距天生橋 500 米左右有“九股水”。相傳古時候有九條龍從云南滇池順龍脈沿沙子河水來此嬉戲,口吐清水噴出,人稱“九
苗族蠟染
畢節招商網訊:蠟染,本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印染工藝,古稱蠟染為蠟纈。據《一切經音義》卷十載:“謂以絲縛繒,染之,解絲成文曰纈也”。引伸為細薄、折疊之物和有花紋的絲織品都叫纈。從我國出土的單色染纈絹、兩色蠟纈絹等文物中,可以看出絲綢蠟染在古代曾盛 行,后年久失傳,現在已沒有絲綢蠟染。只有麻布、棉布蠟染。 納雍苗族的蠟染工藝,是古代蠟染工藝的繼承
彝族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