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貨膨脹壓力的成因及其影響
羅馬尼亞目前所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主要由需求拉動所致,宏觀經濟中,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推動物價上漲。此外,一些外生變量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2004年下半年,羅馬尼亞工資價格上漲,加上政府降低了所得稅稅率,對于利潤稅及個人所得稅均按16%的標準計提,使得企業和個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提高了購買力,進而刺激了總需求增加。
(二)僑匯收入的增加客觀上提高了本國的居民收入和購買力,對總需求的增加也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據估計,目前有約200多萬羅馬尼亞人在國外工作,每年僑匯收入大概在20億歐元左右。
(三)隨著羅馬尼亞結束加入歐盟的談判,人們對羅的經濟發展和市場前景的感覺普遍樂觀,投資信心增強,外資不斷涌入,投資活動進一步拉動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
(四)受資本利差影響,對外借貸成本偏低,外國貸款源源流入,銀行系統的流動性增強,加之羅馬尼亞的許多領域已實現歐元化,外幣供求平衡的變化客觀上也助長了通貨膨脹壓力。
(五)國際原油價格飚升及今年夏季遭受的嚴重水災客觀上也加大了通貨膨脹的壓力。一方面,水災導致農業減產,農產品價格上漲;另一方面,災后重建工作也對總需求形成作用力。
在總需求增加的同時,羅馬尼亞的經濟卻只實現了低速增長,國內產出與總需求的缺口擴大。為滿足日益高漲的總需求,唯一的途徑便是增加進口。在出口萎縮、進口增加的情況下必然導致經常項目赤字。2005年上半年,羅馬尼亞的經常項目赤字達到27.05億歐元,較去年同期擴大了60%。根據國家銀行的估計,要控制住目前的赤字至少需要2個百分點的預算盈余,而政府現在顯然并沒有足夠的能力。
在生產能力沒有提高的情況下,總需求本身不可能帶來國內生產總值的可持續增長。應該說,羅馬尼亞目前的經濟能力不足以維系過度高漲的總需求。正如羅馬尼亞國家銀行行長所比喻的那樣,“經濟就像一部發動機,如果指望這部發動機工作至極限,那只能是一路顛簸,相反,我們應該考慮換一部更具效率的發動機”。
二、通貨膨脹治理政策透視
由于貨幣總量與通貨膨脹之間的相關性不強,通過貨幣手段治理通貨膨脹將是一項非常復雜的任務,但貨幣政策的優勢在于其透明性和靈活性,而且治理成本相對較低。
羅馬尼亞確定的2005年通貨膨脹控制目標為7%,但允許在其上下一個百分點范圍內浮動。國家銀行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機制是通過綜合運用貨幣手段控制消費和資本流入。據國家銀行分析,目前的總需求已經過高,雖然大部分的過剩需求通過進口得到了彌補,并沒有引起價格顯著上揚,但進口增加實際上加劇了經常項目逆差。另一方面,資本流入刺激了總需求進一步旺盛,2005年6月,羅馬尼亞的非政府信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9.9%,其中外幣貸款增長達到了43.2%。因外商直接投資而流入的資本從長期來講對產能提高和經濟增長是有益處的,但國外貸款及短期資本流入則不利于維護金融穩定和平抑物價,對此,國家銀行明確表示要做出限制。
(一)嚴格借貸條件
2005年8月27日,新的個人貸款規范正式生效。按照新規范,如系用于購買貨物的消費者信貸,申請人必須提供與貸款額等值的個人物品作為抵押,或自行支付不低于貨物價值25%的首付款;如貸款非屬消費目的,則申請人應提供與貸款額等值的個人物品作為抵押,也可以采用個人擔保的方式或由保險公司承擔償還風險的方式;如系用于投資的貸款,貸款額度不得超過投資項目造價的75%,其余部分由投資商自籌解決;以資產收購為目的的貸款,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證明,且擔保額不得低于貸款額的133%。另外,個人貸款的月還本付息額不得超過該個人或其家庭凈收入的40%。
(二)限制銀行信貸規模
從對商業銀行的管理角度看,國家銀行可能采取的信貸控制措施主要有調整利率和提高銀行準備金等。8月9日開始,羅馬尼亞將政策利率(指商業銀行給付的儲蓄利率上限)和對沖利率(國家銀行在貨幣市場吸納資金所給付的利率)統一為8.5%,不再實行差別利率,這同時也順應了羅馬尼亞開放資本帳戶的大形勢。另外,國家銀行還決定對商業銀行的所有外匯負債均實行30%的準備金制度,不論負債期限長短,同時將銀行2年期以下的本幣負債準備金比例由18%降為16%。
除采取上述調控措施外,國家銀行還對銀行的外幣貸款規定進行了直接限制,并規定商業銀行或借貸機構的外幣貸款規模不得超過其自有資金的2.5倍。該項政策出臺后,商業銀行擴大外幣貸款規模的唯一途徑便是增加股本金。國家銀行最近的評估顯示,實行2.5倍的規模限制后,僅羅馬尼亞商業銀行一家可發放外幣貸款,且貸款額度已經很低,因此,國家銀行有意向將2.5倍放大至3倍。
(三)透明決策、擇機操作
關于上述通貨膨脹治理措施的決策和執行問題,羅馬尼亞國家銀行行長強調,國家銀行的決策將貫徹透明的原則,最近公布的通貨膨脹報告已經顯示了這一點,但在操作這些具體措施時將遵循保密的原則。如果國家銀行將采取的行動提前公布于眾,將會引起外匯市場和貨幣市場的震蕩,進而影響國家銀行的調控效果。國家銀行最近幾個月對外匯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干預均是在這樣的狀態下進行的。
三、通貨膨脹治理政策評析
(一)治理通貨膨脹是保持經濟穩定和加入歐盟的需要
羅馬尼亞政府已于今年3月簽署了加入歐盟的議定書,并確定2007年1月1日為正式加入歐盟的日期。如果說做好入盟準備目前是政府的中心工作,那么加入歐元區將是其下一個努力方向。根據馬斯特里特條約的規定,申請加入歐元區的國家應在預算赤字、公共債務、長期利率和通貨膨脹等四方面滿足相關標準。從目前的統計數據看,羅馬尼亞在預算赤字和公共債務兩方面已經達到歐盟標準。但在長期利率和通貨膨脹方面,如按歐盟標準測算,目前的指標應分別控制在5.2%和2.4%,而羅馬尼亞截止7月份的長期利率和通貨膨脹率分別為14.2%和9.9%。由此可見,通貨膨脹治理不僅對保證羅馬尼亞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維護金融穩定來說至關重要,而且還直接影響其加入歐元區的進程。羅馬尼亞國家銀行計劃用7年的時間,也就是在2012年左右實現加入歐元區的目標。應該說,將貨幣政策鎖定通貨膨脹目標也是基于這樣一種考慮。
(二)運用貨幣政策治理通貨膨脹的優勢條件
國家銀行運用貨幣政策治理通貨膨脹具有一系列的優勢條件:
1. 按照加入歐盟的承諾,羅馬尼亞于2004年6月公布了《羅馬尼亞國家銀行法案》,根據該法案,國家銀行作為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央銀行,是獨立行使貨幣職能的公共機構,不受政府的行政干預,在制訂和執行貨幣政策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權;
2. 羅馬尼亞近年來經濟保持了穩健增長的態勢,金融形勢相對穩定,為有效推行貨幣政策創造了良好條件;
3. 由于政策得當,羅馬尼亞過去幾年的通貨膨脹率逐年下降,并于2004年降至1位數,為9.3%。在這個過程中,國家銀行不僅積累了有益的經驗,而且可信度也得到了提高,公眾對貨幣政策的預期也不斷改善。
(三)治理通貨膨脹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
運用貨幣政策治理通貨膨脹不可避免地也會存在許多困難,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適應加入歐盟的需要,羅馬尼亞已經開始逐步開放資本帳戶,并最終要實現資本的自由流動。這意味著國家對資本市場的直接干預能力將會下降,同時對國家銀行的監控能力及調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從目前的情況盾,國家銀行在這方面還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就連行長本人都承認,國家銀行對很多短期流入的資本來源并不清楚。
二是在經濟發展較快的情況下,一般會引起通貨膨脹壓力和本幣升值壓力,而羅馬尼亞目前所面臨的情況恰好相反,因此,有專家評論說羅馬尼亞的經濟患上了“荷蘭病”。這種評論可能有些言過其辭,但通貨膨脹與匯率升值之間確實存在一種矛盾關系,匯率升值有助于遏制通貨膨脹,不過同時也會降低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兩者之間往往有一個政策取舍問題。既然國家銀行已經鎖定了通貨膨脹目標,那么本幣目前這種升值壓力短期內有可能會持續下去。不過,國家銀行行長認為,羅馬尼亞的經濟發展程度并不支持本幣升值,因此,從長期來講,本幣的升值壓力將會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