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試驗發現,攻擊行為是一種情緒發泄。發怒的男性學生如果能攻擊激怒自己的人,他的血壓便可更快地恢復到基是激怒他的人只能是同學,如果是教師,攻擊便不會起到宣泄怒火的效果。攻擊宣泄法不是人的本能,而是人們后天學會的對冒犯行為的反應。它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個體心理上的憤怒,但也容易養成發泄心中積郁的習慣,并不會使個體以后不再容易生氣。發火不是對待憤怒的最好的辦法,樂觀一些,有時干脆將憤怒擱置一旁,毫不在意,最后它就會變得無足輕重而很快被淡忘了。因此,那種認為發火有益于身心健康而動不動就該生氣的觀念是錯誤而片面的。比如,老師上課在黑板上寫了錯別字,有學生當即指了出來。老師覺得很難堪,有損尊嚴,f是大發脾氣,將該學生訓斥一頓。這樣做也許真能找回點自我尊嚴,但造成的結果卻是學生對老師的不信任和反感,原本在于學生心中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就成了個侏儒。這是因為老師的動怒維護的只是一種莫名其妙的自尊心,是惱羞成怒,結果只能是事與愿違。所以,如果生活中真的被虧待,被侵犯了,動怒并不是惟一的、最佳的選擇。
憤怒既然可能導致各種身心疾病,危害人體健康,那么,我們就要在生活中盡量避免生氣發怒,設法消除可能引起憤怒的刺激因素,學會控制和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本文提出幾種控制和消除憤怒的方法。
一、意識控制法
這種方法是以自己的道德修養與意志修養使消極的憤怒不發生或減輕憤怒程度。人在憤怒時往往會:失去理智,做出一些過激或過當的事,所以人的道德修養對于制怒是有很大作用的。具說來,應該具有以下幾點意識:首先要明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凡事多想想他人,多想到后果;其次要寬容q只有寬以待人才能真正教育幫助他人,才能贏得友誼,在面對不公平情形時,也才能不生氣、不發火。再者要自制。要對自己真正負責,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感情沖動,意氣用事,成為情緒的俘虜。此外,還可以用語言或文字協助作媒介。例如,有的人在自己的床頭上方或辦公桌旁貼上寫著“息怒”字樣的條幅,當遇到發怒的事情時,一看到“息怒”二字,便會慢饅冷靜下來。有的寫些格言、警句或貼張幽默畫,也能起到一定的制怒效果。
二、轉移刺激法
這是一種積極接受另一種良性刺激而達到避免不良刺激的制怒方法。例如,當感覺要發火時,有意識地聽聽音樂,翻翻報紙,逗逗孩子,或者登高望遠,吟詩作賦,往往怒氣就會煙消云散,使你變得心平氣和,精神愉快。但是,如果受到的盡是不良刺激,比如,生氣時吸煙或喝酒,想借以平息怒火,結果卻是火上燒油,導致憤怒的爆發。所以,在選擇轉移的新刺激時,我們定要多加注意,;,避免走入誤區。
三、躲避刺激法
這是指人們在面對容易引起憤怒的刺激時,如果察覺無力消除,則盡量避開, “眼不見,心不厭”。比如,兩夫妻吵架,妻子如果暴跳如雷,怒火沖天,丈夫還是趕緊走出家門的好,到外面散散心,平息一下心中的不滿和怨恨,然后再回來和妻子細細地解釋。這比夫妻雙方都大動肝火,橫眉怒目,互不相讓,以至于動手動腳的,結果要好的多。
四、釋放法
我們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難免會產生各種矛盾或分歧,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處理,就很容易使人憤怒。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坦誠、冷靜地把心中的不滿或意見說出來,和他人互相討論,互相商量,就不會有怒火中燒的感覺了。或者把自己的憤怒之事講給自己的親人或信得過的朋友聽,以便得到感情上的安慰,再大的怒火也會被清涼的感情之水澆滅的。
總而言之,恐懼、疑慮和憤怒三種不良情緒,都會導致各種心理疾病。從維護人們心理健康的角度出發,我們都要認真地來對待它們,研究它們,控制和消除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