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亂象是一個老話題,但迄今重提這個老話題卻依然讓人感覺沉重。因為這幾年招商引資亂象不僅沒有改觀,反而引發了更多的沖突和矛盾,其中以各地多次爆發抵制PX項目最為典型。
盲目招商正成為各地群眾性事件爆發的一個新誘因,相比著三年免稅、低成本土地等優惠政策,這種沖突更為直接、更具破壞性,對構建融洽的干群關系和和諧社會建設的影響更為惡劣,亟待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隨著時代的發展,地毯式的招商引資路徑已成為過去,各地政府要轉變招商觀念,建立產業集群招商和綜合環境招商的新模式,而中央對此要加以引導,建立以民生、環保、醫療和教育等多項指標為核心的干部考核機制,把招商引資納入軌道內,雙輪并驅推動招商引資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陽光大道。
扭曲的政績觀
作為一名退休已賦閑在家的地方招商局長,呂誠信(化名)對招商引資有著特別的感情。這份情感不僅是因為他親自組建了他們縣的招商局,更來自于多年奔波后經他招的商和引進的資金對當地經濟所作出的貢獻。
提起當年的經歷,呂誠信依然覺得是風光無限。他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我是我們縣第一任招商局局長,那是2003年,剛成立那會兒,縣里非常重視招商工作,可以說是全縣大動員,每個單位每年都分招商任務,完不成就要給黃牌警告。”
作為一名招商局局長,呂誠信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到全國各地去招商,參加各地的投資貿易洽談會,最經常去的是深圳、廈門、蘇州、浙江等沿海一帶。“廈門在每年的9月8日都會有一個投資貿易洽談會,”呂誠信對此依然是記憶猶新。
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的人每年都是熙熙攘攘。為了招商引資,各地都使出了渾身解數。除發動老鄉、朋友、戰友等各種關系外,優惠政策是各地政府最常用的殺手锏。“當年我們為了招商,可謂豁出去了。在土地和稅收方面都給予了最大的優惠政策:所有由縣里征收的稅費全免,縣級以上的稅收減半征收;項目還配套用地,土地免費使用30年。”
利用土地和稅收方面的優惠來招攬外商和外資是各地政府常用的招數。
有分析人士認為,以上這些政策都嚴重違反了國家的財稅法紀和土地管理政策,這些政策不僅會造成地區、企業間的無序競爭,而且會致使地方國家稅收、財政收入以及土地的流失。對于此類政策,國家已出臺了多個文件給予糾正,要求各地進行自我清理和廢止。
但各地的執行情況并不是很理想,各地用稅收和土地優惠政策攬商的現象依然是比比皆是。
今年6月份審計署發布的《關于201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就是最好的證明。該報告顯示,地方政府違規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或用財政資金補貼競爭性企業的情況仍大量存在:18個省至2012年底仍在執行的自定財稅優惠文件有760多份,近兩年向企業減免或返還稅費371.31億元;還將75.25億元財政資金用于補貼或興辦競爭性企業,其中8.05億元補給了限制類行業。
與招商的火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各縣對民生投入嚴重不足。據上述審計工作報告顯示,抽查54個縣中有47個縣的民生投入多項未達標,比例高達87%。
造成兩者間鴻溝似差距的深層原因,唯GDP的考核機制被認為是罪魁禍首。
“這一切根源還在GDP沖動上。”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的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認為,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且立馬見效。有經濟增長率,就有政績,地方官員就能得到提拔,這里內在的邏輯非常清晰,GDP沖動是各地爭相投資的深層原因。
“增加民生、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投資,政府一直在說,但其實投資占比很少。近幾年,國家投入的占比有所增加,那也只是在補以前的舊賬。”竹立家說。
在改革開放初期,以經濟增長為主要內容的考核機制的確對激勵官員、推動經濟發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負面效應也正在凸顯。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創造政績,不擇手段甚至涸澤而漁,出現了重復投資、低水平建設、招商引資等亂象。投資背后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撐,這又衍生出土地財政和地方債務等問題,更衍生出產能過剩、投資消費失衡等全國性難題。
完善干部考核機制
為什么我國經濟發展了,但人們卻更加浮躁?竹立家認為,原因就是我們的社會服務沒有跟上,老百姓對未來沒有安全感,結婚的考慮買房的問題,孩子上學又考慮擇校的問題,平時拼命攢錢以應對得病或者養老等問題。
另一方面公共資源分配又極端不公,比如,公共醫療資源80%在城市,城市的公共醫療資源80%用于公務員。竹立家表示,這都是需要改革的問題,這些都是民眾非常反感的問題,我們要落實八項規定,要走群眾路線,就要對此現象進行改革和糾正。
而要改善這些問題,根源就是要增加民生投入,改革指揮干部行動的指揮棒——干部考核機制。
6月28日至29日,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要改進干部考核的方法和手段,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論英雄。
完善干部考核機制、不唯GDP論英雄這已是專家、學者和政界的共識,關鍵是如何執行和落實的問題。
竹立家建議,首先要轉變發展的觀念,發展不僅是經濟增長,還是民生的增長、民眾看病難、上學難等一系列問題的解決。明確招商引資不是發展的唯一思路,發展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階段,要轉變招商引資的重點,不要把重點放在經濟投資上,更要包括教育、醫療等這些社會服務。
“招商觀念也要轉型,要加大基礎型招商、環保型招商、民生招商和服務型招商,不僅是純經濟招商。公共投入的方向要改變,要以公共投入來帶動招商引資。但現實的情況是我們的公共投入依然是以政府經濟投入為主,到處搞開發、搞新區,大面積占用土地。”竹立家說。
再次就是改革干部的評價和任命體系。竹立家強調,如果這個不改變,其他要改變都是一句空話,非GDP的考核機制,這種變化不是口頭上的,而是實質上的變化,要制定一個能體現社會、民生、服務等多指標的考核機制。
社科院農村研究所研究員于建嶸曾撰文稱,中央層面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公平正義、確保社會和諧穩定作為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將這些內容具體量化成可操作性的指標體系。
這還不夠,要想從根本上解決GDP主導干部政績考核的問題,于建嶸認為,還必須改變壓力型體制,讓民眾參與到對干部的政績評價和考核中來。在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讓民眾有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否則,壓力型體制沒有結構性改善,在上級考核下級形成“政績共同體”的情況下,如果民眾的意見再流于形式的話,GDP主導干部政績考核的問題非但不能解決,只會愈加嚴重。
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的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胡星斗對此表示贊同。他表示,要取消唯GDP的考核機制,建立從以經濟建設為核心向以民生為核心的考核機制;從官員的政績任命制改變為群眾監督制,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招商引資亂象。
此外,竹立家建議,要加強剛性制度的約束,這是最根本的。“為什么廢除唯GDP論一直執行不了,就是制度的剛性不夠,在執行過程中大打折扣,而不是小打折扣。”
近年來,將GDP作為考核干部政績主要指標的做法遭遇了眾多詬病,從中央到地方逐漸認識到唯GDP論英雄的危害,也正在采取措施試圖改變目前這種GDP導向的政績評價體系。廣東、四川、重慶、南京等省市也已率先紛紛出臺新的考核辦法,逐步弱化甚至取消以GDP為核心的政績考核。這些地區的做法令人欣慰,但實際效果如何、能否達到預期目標,尚需時間的檢驗。
轉變招商引資觀念
從現實情況而言,招商引資在以后很長時間內仍是促進一些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呂誠信表示,他們地處中部地區、資源和資金匱乏、交通不方便,招商引資是他們地區快速提高經濟增長的唯一捷徑。當年我們那有一個已倒閉好幾年的化肥廠,本來都要把設備當作廢鐵給賣了,后來引進了一個外資,化肥廠立馬就活了,解決了幾百名勞動力就業的問題,現在每年納1000萬的稅,對當地經濟做出了貢獻。
但隨著土地等資源漸趨緊缺、國家管理的加強以及地方財政的緊張,這種以稅收和土地來招商的引資老路已日漸式微,各地政府必須要轉變觀念,凸顯環境、區域和產業等優勢,建立產業集群招商和綜合環境招商的新模式。
但現實情況是各地的招商現象依然非常混亂,據呂誠信介紹,盲目招商正成為目前各地招商引資中突出的新弊病,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切合實際,不考慮招來的商家和引進的資金是否和當地區域的發展定位以及產業定位、區域優勢相適應;二是盲目引進沿海已淘汰或者重污染高耗能項目。
隨著民眾環保意識的提高,上述招商亂象而引發的沖突時有出現,有些地方甚至醞釀為群眾性事件,其中以抵制PX項目最為典型:2007年廈門市廈門市民為反對PX項目“集體散步”,2011年大連市民萬人游行抵制PX項目,2012年寧波鎮海百名村民集體上訪,此外,成都、昆明、南京等地也相繼發生了反對PX項目的抗議事件。
呂誠信表示,這些現象希望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相比稅收、土地等違規違法現象,這種群眾性事件對社會的危險更為惡劣,更為直接,將嚴重影響官民之間的關系,影響和諧社會的建設。
其實商人都是非常明智和理性的,呂誠信說,他們更為重視當地的實力和外界的環境,而非一味的優惠政策。即使當年我們開出了那么優惠的價格,但招商效果也不顯著。
恰恰相反,他們縣近幾年對以往的招商政策有所糾正,比如不再給各單位分派任務,工業用地都是有償使用,稅收政策也有所加大,但由于大環境和我們本身經濟的變化,這幾年招商引資的成效卻非常顯著。據呂誠信介紹,目前他們縣開發區有好幾個大型項目都在建,比如汽車配件、摩托車和電動汽車生產基地等。
“這一方面是因為資金不像當年那么匱乏,交通等外在的環境也有所改善,加上近幾年沿海產業正在向中西部轉移,中部地區憑借勞動力等優勢招商相對容易些。”呂誠信說,最關鍵的是我們縣這幾年加大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多條高速公路縱橫交錯,穿境而過,并提出了建設花園縣城的口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縣城進行了綠化和美化,開辟了多處專供民眾娛樂的休閑娛樂廣場。
但這在業內人士看來,還遠遠不夠,除了硬件,更重要的還是軟件的提升,比如政府觀念的轉念,從行政管理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提高辦事效率和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制定鮮明的城市定位和產業集群特點,然后根據本地區的產業特點、結合區域規劃和發展要求來尋找和鎖定潛在的目標企業、機構或領軍型人才。
此外呂誠信提醒,在招商過程中,要對準備招來的商家和引入的資金進行反復考察論證,比如個人的信用情況、企業的發展情況、個人的實力和企業的定位等,如果考察不慎,可能會引來一些“打腫臉充胖子”和華而不實的企業,進來后項目停滯不前甚至發生圈錢圈地等現象,這都有可能,需要特別注意。